网站首页
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
关于我们
管理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金融证券论文
法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MBA硕士论文
艺术论文
财税论文
公共关系论文
理学论文
工学论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对新质生产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2025-10-29 15:15 17 浏览

‌《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对新质生产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关键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新质生产力提出与国家战略背景

1.1.2 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升级趋势

1.1.3 区域科技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困境

1.1.4 面向珠三角 vs 粤东西北的创新梯度现象

1.2 研究问题

1.2.1 布局密度影响是否显著?

1.2.2 是否存在空间溢出特征?

1.2.3 距离对溢出衰减规律?

1.2.4 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产生增强效应?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补齐新质生产力空间研究空白

1.3.2 实践意义——为粤东西北补短板提供路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国家重点实验室影响研究进展

1.4.2 区域创新空间溢出相关研究

1.4.3 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演化研究

1.4.4 文献述评: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①缺少区内对比视角(珠三角-粤东西北)

②忽视空间半径差异(50km/100km)

③缺乏空间计量SDM模型实证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分解

1.5.2 技术路线图(理论→构模→检验→对策)

1.5.3 研究逻辑框架图

1.6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6.1 文献方法

1.6.2 空间计量分析法

1.6.3 面板数据模型法(SAR/SEM/SDM)

1.6.4 地理加权回归(GWR)

1.6.5 数据来源


(广东统计年鉴、CNKI、CNRDS、城市大数据平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基础

2.1.1 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理论

2.1.2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理论

2.1.3 创新链-产业链协调理论

2.2 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

2.2.1 数字赋能理论

2.2.2 智能制造理论

2.2.3 科技成果转化理论

2.2.4 全要素生产率创新理论

2.3 空间溢出理论

2.3.1 距离衰减理论(半径50/100KM)

2.3.2 邻域扩散效应

2.3.3 创新地理集聚理论

2.4 核心概念界定

2.4.1 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布局

2.4.2 空间溢出效应

2.4.3 新质生产力空间表现

2.4.4 空间面板数据

第三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布局与广东案例分析

3.1 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格局

3.1.1 全国地域分布特征

3.1.2 区域集中与极化现象

3.1.3 专业领域匹配差异

3.2 广东布局特征

3.2.1 深圳AI方向集中化

3.2.2 广州生物方向优势化

3.2.3 珠三角区际关联强化

3.3 珠三角 vs 粤东西北梯度现象

3.3.1 布局密度差距

3.3.2 产业承载能力差异

3.3.3 创新人才吸纳差异

3.4 空间梯度扩散分析

3.4.1 半径50KM扩散圈

3.4.2 半径100KM扩散圈

3.4.3 扩散边界阻力分析

3.5 新质生产力特征表现

3.5.1 产业高级化指数

3.5.2 数字经济规模

3.5.3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作用机理

4.1 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新质生产力机理

4.1.1 “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机制

4.1.2 技术突破驱动机制

4.1.3 数字平台孵化机制

4.2 空间溢出形成机制

4.2.1 人才扩散与知识外溢

4.2.2 科技成果跨市辐射

4.2.3 企业技术模仿扩散

4.3 内生性调节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