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浏览针对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制定并实施一套多维度、系统化的应对策略,以增强自身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5.1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与核心技术攻关
应对外部技术封锁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特别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5.1.1 构建长期主义的科研体系
企业应将基础研究视为战略性投资,而非短期投入。这需要:
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增加研发经费,特别是对长期见效、可能产出颠覆性技术的领域进行投入。华为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在全球企业中名列前茅,是其能坚持自主研发的重要基础。
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 设立研究院、实验室,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活力。
培养顶尖科技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平台,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
聚焦“卡脖子”技术: 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关键材料等“卡脖子”领域,进行重点攻关,争取实现突破。
表5.1.1 加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措施
措施方面 描述
研发投入 持续增加研发经费,特别是长期见效、颠覆性技术领域
创新平台 设立研究院、实验室,与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协同
人才培养 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
技术聚焦 集中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
5.2 推动国产替代与供应链多元化
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构建更加自主可控和韧性的供应链,是中国企业应对高科技出口管制的关键策略。
5.2.1 扶持国内供应商与建立备份体系
企业应积极推动国产化替代,并建立多源采购和备份体系,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优先使用国产产品: 在同等或接近性能条件下,优先选择国内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设备和软件,以支持国内产业发展。
扶持本土产业链: 与国内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和订单保障,共同成长,构建国内高科技产业链生态。华为通过“南泥湾计划”等,积极扶持国内零部件供应商。
建立多元化采购渠道: 即使是无法完全替代的国外产品,也要尽可能寻找多个供应商,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构建“备胎”战略: 对于关键的、易受制裁的零部件和技术,提前布局备用方案或自研替代品,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维持生产。例如,华为的“备胎计划”在芯片断供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5.2.1 推动国产替代与供应链多元化的策略
策略方面 描述
优先使用 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国产零部件、设备、软件
扶持本土 与国内中小企业合作,提供支持,构建国内高科技产业链
多元采购 寻找多个供应商,避免对单一供应商过度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备胎战略 提前布局备用方案或自研替代品,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生产
5.3 深化国际合作与构建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化逆流中,中国企业仍需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与友好国家和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包容的国际科技生态。
5.3.1 坚持全球化战略与共赢发展
尽管面临挑战,但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全球科技进步。中国企业应:
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降低对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实现市场多元化。
推动国际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组织,争取在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避免被动接受。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与对华友好的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前沿技术,共享创新成果。例如,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与非美国公司的合作。
塑造良好国际形象: 通过透明化的运营、遵守国际规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降低政治风险。
表5.3.1 深化国际合作与构建命运共同体
合作方面 描述
拓展市场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组织,争取更大话语权
科技合作 与对华友好国家/地区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享成果
国际形象 透明运营、遵守规则、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国际信任
5.4 优化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5.4.1 提升合规能力与危机管理水平
加强出口管制合规: 建立健全内部出口管制合规体系,确保企业所有业务活动都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管制法规,避免因违规而遭受制裁。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技术政策变化,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做到未雨绸缪。
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在危机发生时的职责,确保在供应链中断、技术断供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多元化业务布局: 避免业务过于集中在某一受制裁领域,通过拓展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新兴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单一业务风险。
表5.4.1 优化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
优化方面 描述
合规能力 建立健全内部出口管制合规体系,符合相关法规
风险预警 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确保危机发生时迅速响应
业务多元 拓展新兴业务,避免业务过于集中在单一受制裁领域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策略组合,中国企业有望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化危为机,实现凤凰涅槃。
第六章 结论
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是当前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如华为这样的领军企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深入剖析了这些影响,并以华为为例,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美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特别是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等措施,对中国企业的供应链、技术研发、国际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供应链中断、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获取受阻、市场份额萎缩、研发成本增加等问题,使得中国高科技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以华为为例,其手机业务因芯片断供和GMS服务缺失而遭受重创,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运营商业务也在部分海外市场面临准入限制。
然而,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中国企业,尤其是华为,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华为通过加大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积极布局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新兴业务,努力构建更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与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伙伴进行合作,以应对技术“脱钩”的风险。这些应对策略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内克服困难,更将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在应对高科技出口管制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以及国际合作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和投入。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国家层面: 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同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
企业层面:
战略性加强研发投入: 持续投入研发,特别是对“卡脖子”技术进行长期、持续的攻关,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构建多元化供应链: 积极推动国产替代,扶持本土供应商,并建立多源采购和备份体系,增强供应链韧性。
坚持开放合作: 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深化与友好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优化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出口管制合规体系,完善风险预警和危机管理机制,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吸引和培养全球顶尖科技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总之,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挑战,中国企业不应退缩,而应以此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构建更加安全、自主、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最终在国际高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华为的经验表明,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通过战略性的调整和持续的努力,企业也能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