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浏览摘 要
进入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马班)肩负着引领高校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灵魂、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使命。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青年网络化、多元化思潮冲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求,青马班传统的政治引领模式亟待创新与优化。本文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自主性动机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从“组织保障—课程体系—实践载体—评价机制”四大维度,系统探讨新时代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机制的创新路径。
首先,梳理当前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现状与困境:存在组织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同质化、实践载体形式化、评价体系僵化等问题。其次,提出“组织保障”创新:构建党委领导、团委统筹、专业指导与青年自治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强化校地、校企、校际协同;再从“课程体系”方面创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典学习、红色基因传承与当代青年关注热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项目化研修;进一步,构建“实践载体”创新:依托社会实践基地、“青马论坛”、主题研学与志愿服务“四位一体”平台,推动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最后,完善“评价机制”创新: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运用学习档案袋、电子徽章与社会反馈“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动态监控与持续改进。
通过对多所示范高校青马班的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验证上述机制创新对青年政治认同度、思想自觉度和行动践行度的提升效果。研究表明,机制创新能够显著增强青马学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理论学习深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1.1.2 青马班政治引领的战略价值
1.1.3 研究创新点与方法
1.2 文献综述
1.2.1 青马班发展历程与现状研究
1.2.2 政治引领机制相关理论
1.2.3 研究评述与空白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数据来源与案例选择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新时代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现状与问题
2.1 组织保障中的结构性不足
2.2 课程体系的同质化倾向
2.3 实践载体的形式化问题
2.4 评价机制的僵化困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织保障”创新
3.1 四位一体组织架构设计
3.1.1 党委领导与团委统筹
3.1.2 专业教师与行业导师协作
3.1.3 青马学员自治组织建设
3.2 校地、校企、校际协同机制
3.3 组织保障运行评估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课程体系”创新
4.1 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2 红色基因与时代主题融合
4.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与项目化研修模式
4.4 课程质量监控与优化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践载体”创新
5.1 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机制
5.2 “青马论坛”系列研讨平台
5.3 主题研学与志愿服务融合
5.4 实践载体成效评估与反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评价机制”创新
6.1 形成性评价:学习档案袋与电子徽章
6.2 终结性评价:社会实践与成果展示
6.3 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4 动态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实证分析
7.1 示范高校A校组织保障创新案例
7.2 示范高校B校课程体系创新案例
7.3 示范高校C校实践载体创新案例
7.4 示范高校D校评价机制创新案例
7.5 效果对比与启示
第8章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8.1 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8.2 强化资源投入与师资培训
8.3 建设协同育人平台与信息化系统
8.4 推广优秀经验与案例库建设
8.5 建立长效评估与改进机制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9.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