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
关于我们
管理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金融证券论文
法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MBA硕士论文
艺术论文
财税论文
公共关系论文
理学论文
工学论文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2025-05-11 22:16 7 浏览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摘要

  自 2014 年上海、浙江启动试点以来,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已在全国 20 余省份推广实施。“3+1+2”“首选+再选”选科模式、学业水平合格性与选择性考试、综合评价招生等制度创新,重塑了高中课程学习与升学取向。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其策略选择在改革情境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 1 845 份来自 J 省四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数据,结合 24 名学生与 8 名教师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多元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高考综合改革情境下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动机‑调控‑资源管理)选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选科自主性显著提升元认知监控与时间管理策略使用频率(β=0.27***,0.19**);②学业水平考试压力促使学生更多依赖刷题与同伴互助,但深度加工策略使用不足;③教师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显著预测情境兴趣,从而间接提升自主学习策略广度;④城乡、性别及学科组合在策略选择上呈显著差异。基于结论,本文提出完善选科指导、优化过程评价、构建校本学习支持系统、加强教师学习策略显性化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自主学习策略;元认知;选科模式;结构方程模型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新高考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养与个性发展的多维呈现。课程走班、选科分层与学考等级赋分,使学生面临更高自主决策与自我管理要求。既往研究更多关注改革对学校课程设置、升学压力的影响,较少深入到学生学习策略层面。探讨改革如何塑造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选择,有助于揭示改革成效与潜在问题,并为学校教学与政策调适提供依据。

  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高考改革宏观背景下,将自主学习理论与教育政策研究整合,丰富学习策略情境性研究。

  实践意义:为高中学校课程实施、选科辅导及学习指导课程提供数据支持与改进路径。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围绕“改革要素—学习情境—策略选择”主线,全文分七章: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考综合改革研究

  国内聚焦制度演变、选科组合优化、赋分公平性;学生微观学习行为研究相对欠缺。

  2.2 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西方以 Zimmerman 自我调节学习模型为代表,强调动机调控—行为执行—自我反思循环;国内近年关注策略干预与测评工具本土化。

  2.3 交叉评述

  现有研究少有量化证据阐释改革变量(选科自由度、学考压力、评价方式变革)与学习策略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强调元认知监控、动机信念与策略执行的交互。

  3.2 期望‑价值理论

  学生对科目价值与成功期望影响策略投入深度。

  3.3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以“改革情境变量→心理中介(价值感、学业情绪)→策略选择”为路径,提出四条假设:H1 选科自主性正向预测元认知策略;H2 学考压力提升资源管理策略但抑制深加工;H3 多元评价通过情境兴趣正向影响策略广度;H4 教师策略教学调节学考压力与深加工策略的负向关系。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

  J 省 4 所公办高中,高一‑高三学生 1 911 名;剔除无效问卷 66 份,最终样本 1 845 份(男 45.2%,女 54.8%)。

  4.2 研究工具

  自主学习策略量表(修订版,α=0.88),包含元认知监控、深加工、资源管理、情绪调节 4 因子。

  改革情境量表:选科自主性、学考压力、教师评价多元化。

  控制变量:性别、城乡、学科组合(理工、文史、交叉)。

  4.3 数据处理

  SPSS 29.0 描述与相关分析;AMOS 24.0 结构方程;访谈采用主题分析。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总体策略使用均值 3.42/5,元认知最高(3.67),深加工最低(3.08)。

  5.2 差异分析

  选科自主性高组元认知与时间管理显著高于低组 (t=5.84, p<0.001)。

  理工组合学生深加工策略显著低于文史 (F=4.12, p<0.05)。

  城乡差异:城市学生资源管理、信息检索策略得分更高。

  5.3 结构方程模型

  模型拟合良好(χ²/df=2.64, CFI=0.93, RMSEA=0.041)。

  选科自主性 → 元认知监控(β=0.27***);

  学考压力 → 资源管理(β=0.31***),→ 深加工(β=‑0.15*);

  教师评价多元化 → 情境兴趣(β=0.38***)→ 策略广度(间接效应 β=0.11**)。

  教师策略教学对学考压力‑深加工路径调节效应显著(Δβ=0.09*)。

  5.4 访谈补充

  学生普遍认为“走班制”需自我规划作业与备考节奏;部分学生因等级赋分竞争更依赖题海策略。教师反映评价多元化后课堂更注重过程性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记录与反思。

  第六章 讨论

  6.1 与既有研究的对比

  选科自主性提升元认知监控,与自我决定理论观点一致;学考压力导致深加工受抑,与“表层应试”现象相符。

  6.2 理论启示

  改革情境变量通过价值与情感中介影响策略选择,验证了期望‑价值理论在政策情境中的适用性。

  6.3 实践启示

  学校应在高一提供系统选科与规划课程,减少盲选导致的策略迷茫;

  强化复习课深加工策略教学,避免刷题过度;

  构建多元评价与学习档案,提升学生情境兴趣与反思能力。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选科自主性和教师多元评价显著促进元认知与策略广度。

  学考压力虽强化资源管理,却可能抑制深加工策略。

  学科组合、城乡与性别差异提示学习策略支持需因人因科施策。

  7.2 政策与教学建议

  完善选科指导:提供生涯规划课程与大数据选科决策支持;

  优化过程评价:增设学习任务、项目式考核,弱化唯排名倾向;

  建立校本学习支持系统:学习策略显性化、同伴互助网络、学习分析仪表盘;

  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学习策略教学与学习分析培训。

  7.3 局限与展望

  样本仅限一省,缺乏纵向跟踪;问卷自陈可能存在社会期许偏差。未来可开展跨省面板数据研究,结合学习行为日志与眼动、脑电等多模态证据。

  参考文献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