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
关于我们
管理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金融证券论文
法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MBA硕士论文
艺术论文
财税论文
公共关系论文
理学论文
工学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组织革命论文,翻译转换论文,信息调整论文

2023-04-16 18:54 693 浏览

摘 要

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特别是中国资本和企业在海外的全面渗透,使中国渐渐举世 瞩目。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主任赵启正也曾说过,"中国正逐渐地由世界舞台的边缘 走到了中心”。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力量,而要使公司获得戏剧性的成长, 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便要依靠市场营销的力量。

市场营销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理论上来说,市场营销有简称为4P的 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商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宣传(Promotion)。 只要把握好这四大关键要素,便能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的力量,进而帮助公司走向成功之 路。

在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中,笔者选取的文本来自于日本著名职业营销官森冈毅所编写 的《市场营销即“组织革命”》的序言及第一章。之后笔者以自己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 中所釆用的翻译策略为例尽力简洁明了地介绍笔者的翻译实践。其中主要涉及专业词汇 的翻译、翻译转换的策略和信息调整的策略。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进行翻译任务的介绍,包括作者简 介、原文简介、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等;第二部分主要描述正式翻译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翻译理论的学习、翻译工具的准备和文本的分析等;第三部分是本次翻译实践活动 的重点一一案例分析,即介绍笔者在翻译原文时对于不同问题所釆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第四部分作为本篇报告的结尾,主要是总结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的感想和不足, 以及对笔者的启示。

关键词:,

目 录

I

II

第一章任务描述 1

1.1作者简介 1

1.2原文简介 1

1.3翻译的目的 1

1.4翻译的意义 2

第二章实践过程 3

2.1译前准备 3

2.1.1翻译理论的学习 3

2.1.2翻译工具的准备 3

2.1.3平行文本的准备 4

2.2文本分析 4

2.3过程描述 5

2.4译后事项 5

第三章案例分析 6

3.1专业词汇的翻译 6

3.2翻译转换 7

3.2.1结构转换 7

3.2.2类别转换 8

3.2.3肯否转换 10

3.3信息调整 11

3.3.1信息增补 11

3.3.2信息删减 12

3.3.3信息整合 12

3.3.4信息拆分 13

第四章实践总结 14

4.1总结 14

4.2启示 14

参考文献


1任务描述

1.1作者简介

本次翻译实践活动所选取的原文文本《市场营销即“组织革命”》一书的作者一一 森冈毅,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神户大学经营学专业,并于1996年进入P&G公司工 作。他素有“金牌经理人”的称号,2004年升迁至P&G世界总公司(美国辛辛那提) 工作,之后又于2010年加入日本环球影城(USJ) , 2012年开始担任该公司的首席营 销官、执行董事和市场营销总部部长。在完成重建日本环球影城的使命后,于2017年 创立市场营销精锐集团一一名为''刀”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普遍推广市场营销理念来 开展一系列振兴日本的活动。其代表作有『USJQ ▽工卜3-^夕一 後彳向芝

走J『確率思考O戦略論U SJ T t実証$ n/i数字〈一5亍人>7®力』

等。

1.2原文简介

本次翻译实践活动所选取的原文来自《市场营销即“组织革命”》一书,本书主要 面向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商务人员。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主要在于传授两点内容, 即从个人角度出发如何成为活跃组织的起点和从公司宏观角度出发如何构建可以充分 利用每一位员工才能的组织。因此,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无论是普通的白领阶层还是 手握大权的领导阶层都可以从中受益。

本书在序言中以“仅凭一人之力也能为公司带来改变! ”为主题,先介绍了自己使 USJ起死回生的亲身经历并由此引出下文一一组织为了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应 该具备怎样的组织结构以及作为个人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使组织变得越来愈好。

在第一章则以USJ获得戏剧性的发展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充分运用市场营销能 力的秘诀,分别是"以创造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市场营销之力为目标” “何谓使原本60 分的人获得90分的组织”“支撑公司的四大功能”和“如何构建突破瓶颈的组织”。

1.3翻译的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市场 下独善其身。即便是作为发达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经历过可怕的泡沫经济崩 溃,这无疑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号召国民自主创业一直是中国面对当今社会就业难等问 题的一项举措,然而创办一家公司绝非易事,想要经营好一家公司更是要花费无数的心 血。

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将市场营销策划纳入公 司的战略部署中,对于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极其重要的,关系到企业的 生死存亡。尤其是在跨国企业纷纷踏入中国市场的今天,中国企业所要面临的环境将更 加严肃,中国企业不仅要抵得住外来企业的压力,还要进军海外市场,为提高中国在国 际舞台的地位贡献本土企业的力量。

作为一名日语笔译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翻译的方式将日本优秀的市场营销理念及 规划引入中国,为中国企业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每一家中国公司都能意识到市 场营销策划的重要性并形成与自己公司相符的、系统的市场营销体制,以便能在中国市 场乃至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

1.4翻译的意义

放眼现在,翻译实践报告这种实践意义大于理论价值的论文形式比起学术性极强的 研究类论文来说要相对少见一些,它独属于专业硕士领域,更注重翻译实践活动本身。 无论是自己通过翻译得出的经验还是学习其他优秀前辈总结出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都是 为了更好地去指导翻译创作。因此,本次翻译实践的意义在于通过进行翻译活动总结出 一些经验与方法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可能进行的翻译创作,甚至是为他人的 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一些素材或是翻译方法等。

笔者之所以选取商务类文本作为原语语料,是因为商务事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经济强大才能更直观地体现出国力的强大,作为经济生产体的诸多企业肩负着巨大 的责任。这就要求中国企业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因 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次日中翻译实践活动为中日企业友好交往及文化交流做岀贡献。

2实践过程

2.1译前准备

2.1.1翻译理论的学习

译前准备工作是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基础。正所谓“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充分打好基础,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事半功倍。科学的 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笔者更好地完成翻译实践活动,它可以从宏观角度帮助笔者把握住翻 译实践的大体方向,确立翻译实践的整体风格。

在整个翻译理论的学习中,笔者大量查阅了各种有关如何进行商务翻译的宏观理 论,同时也具体阅读了一些介绍翻译方法的书。但笔者发现真正系统地介绍翻译理论相 关的文献凤毛麟角,与介绍具体翻译方法的书相比差之甚远。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 现有翻译理论的宝贵价值,时至今日仍未曾被超越,也未曾被淘汰。

中国最早由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中的“达”——即力求文章通俗易 懂这一点和西方著名翻译家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有其相似之处。而笔者在进行 翻译时认为,译文在语言上更应贴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水平和表达习惯,使译文作品更 为广大目标语读者所接受,这也与严复的“达”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不谋而 合。因此,笔者打算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一一“动态对等”不要求译文信 息与原文信息的绝对对等,而注重其“动态关系",即译文与译文读者的关系和原文与 原文读者的关系保持一致,以达到同等阅读的效果(曹青,1995: 99)。同时,也争取 融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不仅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通俗易懂, 更要努力趋于文雅、规范。

2.1.2翻译工具的准备

因为自己的学习水平有限,所以在理解原语语料时难免会有需要借助外部工具的时 候。这就要求笔者提前准备好各种翻译工具来帮助完成翻译工作。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 过程中,主要用到的词典和网站如下:

(1)纸质词典:《简明新解日语外来语词典》

(外文出版社2010年1月1日出版)

《日语副词例解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版)

电子词典:卡西欧电子词典

其中收录有: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新编现代日语外来语词典、

日本语句型词典等

在线词典:Weblio H中中日词典,网址为:http://cjjc.weblio.jp/

(商务日语中的外来语较多,必要时可将日语单词转换成英语单词, 之后通过査询英语单词来确定词的含义)

Weblio 日英英日词典,网址为:http://ejje.weblio.jp/

(2)在线网站:中国知网,网址为:http://www.cnki.net/

百度,网址为;https://www.baidu.com/

2.1.3平行文本的准备

平行文本也是译前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可以查找到与自己所翻译的原文文本匹配 度较高的平行文本,便可以有效地减轻自己的翻译负担。笔者在与公司经营及市场营销 相关书籍中査找了许多,最终敲定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企业与经营》(日汉 对照版)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营销日语》(日汉对照版)这两本书。

前者的第五章和第六章针对日本企业的市场营销及经营战略等做出了比较详细的 解释,其中还有单独对某些专业词汇进行解释的部分;后者则更为系统地对市场营销进 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书中穿插许多数据图表,在最后还附有市场营销词汇表。

因此,笔者认为这两本书对于本次翻译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学习的价值,并 决定使用这两本书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平行文本。

2.2文本分析

英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主要划 分为三类: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彼得•纽马克,2001)。信息型文 本重在传达信息本身,行文通常具有严密谨慎、专业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同时其中 往往充斥着大量专业词汇和解释性的语言。因而在翻译时,更应该注重以简明扼要的语 言准确严谨地传达原文信息,不应过于在意原文的形式。

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原文也属于信息型文本,主要特点如下:

(1)在词汇方面,文中往往会出现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词汇,其中多为外来语。

(2)在句法方面,经常出现结构复杂的长句,其中也不乏一些修饰定语过长的句 子。

(3)在表达方面,文中偶尔会现疑问、反问即双重否定的表达形式。

译文应重"神"而不重“形”,侧重传达原文所表达的含义,不应受原文形式的局 限,在翻译的过程中,第一必须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通常要遵循巳 有的汉语翻译,如果是没有固定汉语对应译语或者己有的汉语翻译并不合适的日语词, 要通过笔者平时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翻译。第二在遇到结构复杂的长句时,可以运用信息 拆分的策略将长句化繁为简,而对于长定语的翻译则可以采用结构转换的策略,如将修 饰语放在中心词后作其他成分。第三要学会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运用肯否转换的策略, 转换原文的表述方式。最后要充分掌握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所独有的表达习惯,以及各 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以达到灵活且顺利转译的目的。

2.3过程描述

为完成这篇翻译实践报告,首先在日本亚马逊上查询了商务类相关书籍,从众多书 籍中选择了这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适合广大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人员的书,之后通过 同学以邮寄的形式成功拿到这部作品。在拿到这部作品之后便开始了阅读工作,第一遍 是粗略阅读,主要是为了把握整体风格,同时査看了许多翻译理论相关文献;第二遍是 精读,通过在译前准备的词典等工具把不懂的词汇含义及语法用法査找出来。接下来笔 者手动输入了需要翻译的14000字左右的日语原文,校对后便正式开始了翻译工作。在 翻译的同时参考笔者提前准备好的平行文本,在重点难点部分提前做好标注,以便最后 整理。

2.4译后事项

在完成翻译初稿后,主要需要的便是对翻译稿的审核校对工作。笔者的审核校对工 作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自审,这是一个査缺补漏、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使用字 典等工具,尽量抛开原文,力求译文自由灵活且通俗易懂:而其二是他审,包括与笔 者同为日语专业的同学沟通交流,同时还可将翻译稿交给不懂日语的人来浏览以便修 改其中不通顺、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地方。最后请导师来对我的翻译稿进行批评指 正。

3案例分析

3.1专业词汇的翻译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原文文本为商务类文本,此类文本在词汇方面的一大特征 便是含有大量专业词汇。如果是拥有固定汉语对应译语的专业词汇,只要通过查阅词典 和平行文本便可以轻易地找到。但笔者在此要介绍的则是在进行此次翻译活动时无法获 得固定汉语对应译语或者现有的固定汉语对应译语并不符合原文含义的情况,通过下文 的两个例子进行说明(为方便查阅和理解,以下原文和译文中所出现的下划线及数字序 号皆为笔者本人所添加):

例1

【原文】武器威力以USJ 不死鳥0i 9 t蘇火 日本有数〃経済発生装置上LTV字回復。左事実力S能弁片示(附 录1第26页)

【译文一】市场营销这个武器的威力,通过USJ凤凰浴火般地重生和作为日 本为数不多的经济发生装置V型复苏的真实事例,不容辩驳地得到了的证明。

【译文二】市场营销这个武器的威力,通过USJ凤凰浴火般地重生和作为日 本为数不多的经济生产体V型复苏的真实事例,不容辩驳地得到了的证明。

〈解析〉笔者在初次遇到「経済発生装置」这个专业词汇时,起初只是通过直译法 按照日语的表面含义简单地译成“经济发生装置”。在后来的校对中,又重新分析了一 下这个词,它属于由单个词语组成的复合词,如経済•発生•装置,这三个词单独拿出 来,每一个词的含义都可以理解,但组合在一起如果再按表面含义翻译明显有失妥当。 可以看出的是「経済発生装置」这个词在原句中用来指代“USJ”,而USJ是日本环球 影城的缩略语,是一家日本企业,在汉语中用装置来指代一家企业并不合理。因此我决 定通过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在汉语中寻找与「装置」对等同时又能用来形容企 业的词。至于「発生」这个词,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将其与「経済」联系起来即可。 最终我敲定为“经济生产体”,在汉语中用它来指代公司理论上更为合理恰当,而且又 不破坏原文的含义。

例2

【原文】正直精神論匸近私 

ii 可能性在信 C6 r (附录 1 第 24 页)

【译文一】说实话,虽然近似于精神主义,但我作为默认更相信个人的可能性。

[译文二]说实话,虽然近似于精神主义,但我原本就更相信个人的可能性。

〈解析〉通过分析可以得知, 后才儿卜」属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术语,这个日 语外来语实际上源于英语单词“default”,它在《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中被解释为:一夕一"亍厶。二■一寸一力*特匸指定 場合片設定標準Q動作条件」,一般被汉译为默认或系统设定。然而通过阅读原 文发现这一含义并不符合原文,如译文一,因而笔者决定通过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 理论在汉语中寻找与“默认"对等的词,如译文二中的原本,使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理 解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一致。这样一来,译文所表达的含义更为清晰明了,且不受 原文形式的局限,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2翻译转换

3.2.1结构转换

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本去替代另一种语言的文本 的过程。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转换划分为层次转换(l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其中,范畴转换又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shifts)、 类别转换(class-shifts)、单位转换(unit-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a-system-shifts) (J. C.卡特福德,1991)。在此,笔者仅阐述笔者所采用的结构转换和类别转换翻译策 略。

众所周知,中日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句法结构。汉语属于SVO语言,而日语则属 于SOV语言。在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时,考虑到目标语(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述方 式等因素,当按照日语的句法结构直译后的译文不符合“达”的标准时,就自然而然会 用到结构转换的翻译策略。下面笔者就三个结构转换的例子进行简单的说明:

例3

【原文】気力M寸I力戈目〃前〃仲間達(0顔力2、涙询見

L動揺。左CDH:、私⑺方OF②。(附录]第26页)

【译文一】当我回过神来,就连眼前伙伴们的脸都因为眼泪①而看不清了。 那个无法镇定自若的人是我②。

【译文二】当我回过神来早已泪流满面①,就连眼前伙伴们的脸都看不清了。 原来我才是那个无法镇定自若的人②。

〈解析一〉通过分析原句的句法结构可以得知,涙顽D在日语原句中位于动词「見 前充当原因状语,如果汉译时以同样的句法结构表述,便会译为因为眼泪①。但 笔者认为译文一只简单传达出了原文的信息,并不通透文雅。因而,笔者选择采取结构 

转换的翻译策略,将原本充当状语的涙。①转换结构充当汉语的动语一一早己泪流满面 ①,动语又叫述语,由动词性词语或短语构成(黄伯荣,廖旭东,2013),这样会使译 文更生动形象,有画面感。

〈解析二〉「動揺。左69»:、私CD方 fit②」这句话原本的日语句法结构为「主语 (動揺+谓语(度)+宾语(私©方)J ,按原本的句法结构则译为那仝无法镇 定自若的人是我②。但事实上,汉语在表述上一般要避免“头重脚轻",即避免因主语 部分过长而导致句子缺少平衡的美感。因而,笔者通过结构转换的翻译策略将原句转换 成「主语(私©方)+谓语(岌)+宾语(動摇L■左8) J ,即将原句充当宾语的成分转 换成译文的主语,将原句充当宾语的成分转换成译文的宾语。由此得出译文二一一原来 我才是那个无法镇定自若的人②。

例4

[原文】消費者+顧客刀二上在考;①時間僅方、上司做同僚在 忖度石②時間【也w书異様记長I、毎日在過

”〉?(附录1第19页)

[译文_]为何每天思考消费者和顾客的事情的①时间少得可怜,而揣测上 司和同事的想法的②时间却异常地长呢?

【译文二】为何每天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消费者和顾客的事情①,而是用更多的 时间揣测上司和同事的想法⑰呢?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在日语原文中无论是您还是以都充当修饰中心词「時間」 的定语,如过在译文中仍保留日语的句法结构继续充当汉语的定语,便会形成如「思考 消费者和顾客的事情的①I这样夹杂两个“的”的译文,读起来又绕口又别扭。因而, 我选择运用结构转换的翻译策略,将「消費者做顧客QU上在考之石①I和「上司做同 僚胡忖度②I置于中心词「時間」之后充当动宾短语,这在结构转换中亦可称 为定语后置。这样得出的译文二明显比直译后的译文一更加经得起揣摩和审视。

3.2.2类别转换

类别转换亦被称为词性转换,这也是翻译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翻译策略。王尤在 《中日同形词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中指出,为了达到“信达雅”这三个标准,最 重要的就是进行词性转换。也就是说,原文的动词不一定要翻译为动词,名词不一定 要翻译为名词,而是根据翻译的表达习惯、语法等进行相应调整(王尤,2017:66). 本次翻译实践活动在将日文转换为中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将日语词汇以原本的词性 翻译出来却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情况,甚至带有浓重的“翻译腔”。为了解决这 

种问题,就要用到词性转换的方法,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下面举两个将日语词性为 形容词的词汇转换成汉语动词性词汇的例子作具体说明:

例5

【原文】L•力七、実计会社在選

</、①人仔if変化<Z)起点確率駅高L、②(附录1第20页)

【译文一】然而,此技能的核心实际上与公司无关,此技能越强的①人成为 变化的起点的可能性是越高的②。

【译文二】然而,此技能的核心实际上与公司无关,越坦于运用①此技能的 人越有可能②成为变化的起点。

〈解析〉译文一是将强>、①和高②按日文原本的形容词词性翻译后得出的句子, 虽然不能说这种翻译方式是错误的,但也谈不上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因此, 笔者在校对时从词性转换的角度又重新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将强①和高I、②中原本 在日语中作为形容词的「强/、」和「高</、」转换为汉语中带有动词词性的「擅于运用①」 和「有可能②I , 「可能」按词性划分属于动词中的特殊动词一一能愿动词,亦称为助 动词(黄伯荣,廖旭东,2013),从而得出译文二。笔者认为经过修改后的译文二打破 了原文形式的局限,行文更加流畅,更符合笔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译文不仅能通 俗易懂,还能文雅规范的初衷。

例6

【原文】USJQCMO O 。亍5” •才—)龙赤5

I)絶対権利上I召布</、社長中泣〈子七黙67T y KO株主、横气 人生〃大先輩<z)役員諸兄、下年長者<z)方力=多状態。(附录1第

20页)

【译文一】即便是在我身为USJ的CM0 (首席营销官)时,也是离绝对权力 等特权非常远的,上有严厉的总经理和基金股东,身边有作为我人生老前辈的各位 董事,即便是手下也有许多长辈。

【译文二〕即便是在我身为USJ的CM0 (首席营销官)时,也远远谈不上拥 直绝对权力等特权,上有严厉的总经理和基金股东,身边有作为我人生老前辈的各 位董事,即便是手下也有许多长辈。

〈解析〉在翻译「絶対権利次巴日土程遠<」时,笔者联想并参考了 EM強(/、」 这种日语表达方式的译法。如「数学寸機械匸強I/'」一般被译成“擅长数学和机械", 将原本属于形容词词性的日语词汇转换成汉语的动词词性。同理,笔者也釆取了这种转 换词性的翻译方法,试着将「絶対権利仏程遠<」中的日语词性为形容词的「程

遠Q 以汉语动词的词性翻译出来。同时,还要考虑到与「絶対権利」的搭配,最后敲 定为“远远谈不上拥有”。这样不仅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明显提升了译文的水平。

3. 2.3肯否转换

肯否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反译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当釆取与日语原文 相同的表达形式并不能合理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时,可将日语原文以相反的表达形式呈现 岀来。于浩在《关于汉日否定表达中形式与意义的研究》中认为,日语表达形式与意义 的不一致性可以划分为肯定形表达否定意和否定形表达肯定意(于浩,2015: I)。针 对上述两种情况,译者可以采用肯否转换的翻译策略来使译文更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 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两种情况分别举例说明:

例7

[原文]実際气多< /浦自分考;t範疇在超

(附录1第24页)

[译文_]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超过了仅仅为自己考虑的范畴。

【译文二】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仅仅只为自己考虑。

〈解析〉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自分勿二上归)考;t範疇在超京寸」 在形式上虽然属于肯定形,但实质想要表达的却是否定含义的内容。如果译文简单以肯 定的形式表述,如译文一,虽然在信息的传达上不可谓之错,但它完全被原文的形式所 束缚,亦不可称为好。然而,如果将其以否定的形式译成“不仅仅只为自己考虑”,便 一下子令人豁然开朗,更加简洁明了。

例8

【原文】一人一人©情報+発想在活力、世4泊企業1#変打19続5 市場 记対応。老寸\ 淘汰京可。(附录1第18页)

【译文】只有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信息和构思,企业才能长期在市场中处于不 败之地,不被市场所淘汰。

〈解析〉通过分析可以得知,本句日语原文正是笔者在上文提到的以否定形表达肯 定意的典型代表一一即通过双重否定来表达肯定的含义。如果以双重否定的形式来呈现 原文内容,难免给人以繁琐累赘之感。因而,笔者釆取了肯否转换的翻译策略,以肯定 的形式再现了原文的内容。

3.3信息调整

3. 3.1信息增补

陶振孝在《翻译中的增补小译》中,将信息的增补划分成结构性增补、逻辑性增补、 修饰性增补和说明性增补(陶振孝,2002)。结构性增补是指在译文的句法结构上增补 日语原文没有表述岀来的句法成分,如增补动词。逻辑性增补则是指通过分析日语原文 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日语原文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在译文中清晰地表述出来,如增 补关联词。下面笔者将结合上述两种增补策略举例说明:

例9

【原文】今、数字好景気力*•A/Ay長〈続i 9(-見泛京 寸方\、日本経済旳." '丿夕儿力/8数字仔空釘站信人仅多 V>-CLx 9顷 何<9七国際社会。日本経済(D立右位置力M相対的下 (附录 1 第 23 页)

【译文】如今,虽然日本经济在数据上呈现出持续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但难 免仍有许多人不相信日本经济的根本如数据(显示得)那般强盛,毕竟在当今国际 社会,日本经济的排名相对地越来越下滑。

〈解析〉一般情况下,日语在表达习惯方面更偏向于名词式的表达,而汉语则更注 重动态表达,喜欢釆用动词式表达(陶振孝,2002: 34) o因而,笔者在翻译时选择运 用增补动词的策略,以求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样不仅在信息内容的传达上, 在句法结构上也更经得起推敲。

例]0

【原文】上層(0皆様今8体制(D既得権者。寸。変革<7)未来次世 帯©気付情熱气懸!私将来在見越。T、考;t方種 広〈撒思(附录1第19页)

【译文】虽然各位上层人士是当今体制的掌权者,但不如说变革的未来更与下 一代的意识和热情息息相关!因此,我预想将来的情况,希望将这种思维方式的种 子尽力撒遍各地。

〈解析〉虽然原文作者将这一段日语分成了单独的三句话,但笔者通过反复的阅读 和理解找到了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前两句之间有着明显的转折关系,因而笔者添加 了 “虽然……但……”的关联词。而第三句又与前两句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 所以笔者在它们之间添加了关联词“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得知,添加了关联词后的句 子更清晰明了地展现了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连贯。

3. 3.2信息删减

翻译的过程,也是信息转换的过程。由于中日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和语言形态方面 截然不同,日语属于黏着语,而汉语属于孤立语,这就造成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日语 往往在句法结构上面有多余的成分。如果一味地为了形式对等而硬要保留全部的日语成 分,就会导致信息的重复和累赘,甚至出现严重的“翻译腔”。因而,笔者在翻译时适 当运用信息删减策略使译文更简洁明了。接下来笔者将举出一个运用了减译法的例子加 以说明:

例11

【原文】組織中氏周囲在勝<rt,自分自身 実現拓〈左切二七欠力世京世从(附录

1第21页)

【译文一】在组织中,无论是对于将自己带到脱颖而出的位置,还是实现自己 本身想做的事情开辟新事业,它都是不可或缺的。

【译文二】在组织中,无论是对于使自己脱颖而出,还是实现自己本身想做的 事情开辟新事业,它都是不可或缺的。

〈解析〉如果仅仅按照日文表面形式直译过来,就会得出如译文一般繁琐啰嗦且带 有浓重“翻译腔”的译文,这也是大家常说的“日式中文”。笔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 出现,对于这一句日文釆取了信息删减的策略。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译文二虽然去掉了 原文的「場所一■連亦区」这一部分,却并没有改变原文想要表达的含义,反而使译 文更加精炼简洁,更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3. 3.3信息整合

所谓信息整合是指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的联系也会遇到可以将前后文整合成一句 话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使译文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密,也能起到精简语言的作用。下面 就其中一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例12

【原文】繋赤世界W5日本企業⑺多< r「合理性」i

彳芝普及古世汨忒匠if伸15分力、。气5强〈感(附 录1第29页)

【译文一】如果向在全球化世界奋战的大多数日本企业普遍推广作为“合理性” 的市场营销理念,那么他们将可以走出多么远啊!我这样深切地感受到。

【译文二】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如果向在全球化世界奋战的大多数日本企业 普遍推广作为“合理性”的市场营销理念,那么他们将可以走出多么远啊!

〈解析〉日语中经常使用指示代词如「切」等来指代前文的内容,笔者所选取的 复句正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通过对比译文一和译文二,我们可以得知如果将其按照 日语原本结构分译成两句话,十分生硬突兀,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而,在遇 到这种情况时,笔者选择运用信息整合的策略将两句话合而为一。

3.3.4信息拆分

日语长句不仅包括表示转折、递进、因果、假设等复杂关系的复句,还包括由于句 子修饰成分的复杂化而形成的长句(周祺,1984: 42)。在翻译结构复杂的长句时,如 果不能理清句中的脉络,仅按原本结构将日文原句堆砌下来,往往会使行文晦涩难懂, 读者不知所云。因而,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笔者从信息拆分的角度将这样的长句拆 分成若干部分,再重新形成句子。这样得出的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汉语)读者的语言 层次,更加通俗易懂。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

例13

【原文】时時代4■生^5—人力< 何力、(Z)起点社会在大芝〈発展芝 歴史上片確認

自分(Z)目倏届v^-cv^6周囲良〈変誰上思;t (附录1第24页)

【译文】历史无数地证明,某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会成为某种起点,从而使 社会取得飞跃性的发展。即便并不是如此非凡之人,但只要想使目光所及的周围环 境越变越好,无论是谁都能做到。

〈解析〉当笔者遇到上述长句时,起初并不知该从何入手。后来通过分析发现,这 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同时其中的修饰成分又十分复杂。首先,笔者从日语原文 中作为明显拆分标志的「丄」入手,将其划分成两大部分,在汉语中分译成两句话。之 后再进行更具体的拆分,分别找出两句话的主谓宾,先去掉复杂的修饰成分,将其分别 简化为「一人力2起点3六社会在発展ZL上伫確認和「周囲在 変,把握每句话的中心含义。最后在翻译时,再将其他修饰成分补 充进去,便形成了我最后敲定的译文。

4实践总结

4. 1总结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翻译创作。只有亲身 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才能从中吸取经验、发现不足,从而为笔者今后的翻译事业打下坚 实的基础。对于本次翻译工作,笔者主要以不为原文形式所局限、尽力通俗易懂地传达 原文所表达的含义为目标,通过釆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尽力解决笔者在进行本次翻译活动 中所遇到的问题。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在专业词汇的翻译方面。笔者主要针对没有固定汉语对应译语或者现有的固定 汉语对应译语不符合原文含义的专业词汇来探讨其应该采取的恰当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如通过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寻找与原专业词汇功能对等的词来进行对译。

二、 在翻译转换方面。笔者就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和肯否转换三种策略进行了说明, 结构转换主要针对语言结构的转换,如原本在日语中充当状语的句法成分转换成汉语的 动语;类别转换即词性转换,主要围绕日语形容词词性转换成汉语动词词性;肯否转换 即用相反的表述传达相同的内容。

三、 在信息调整方面。笔者围绕信息增补、删减、整合与拆分分别进行了简洁明了 地阐述,信息增补包括增译动词和关联词;信息删减即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去 掉日语原文中多余的成分;信息的整合主要针对联系紧密的上下文,将其整合成一句话, 以达到精简语言的目的;信息拆分则主要围绕修饰成分复杂的长句,将其拆分成若干部 分再重新整理,力求通顺易懂。

虽然笔者的翻译水平有限,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希望可以 为需要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同行和朋友们提供些许帮助。

4.2启示

翻译的过程也是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笔者从起 初敲定原文语料到最后修改成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难点和困惑,但笔者始终不 抛弃、不放弃,最终圆满完成了本次翻译实践活动。这也使笔者从中感悟到了无论遇到 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放弃并努力克服的道理。

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了翻译工作的辛苦与不易,也对自身翻译水平 有了更清楚地认识。由于笔者的翻译水平有限,所以其中最难进行的工作当属原文的翻 译工作。虽然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讲述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书籍进行学习,但还是有许 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而,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尽心尽力,努力提高自 己的翻译水平,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译者,从而能够完成更好的翻译作品。

总之,本次翻译实践活动教会笔者的不仅仅只是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还有实践过程 中笔者内心的升华和提升。这无疑都使笔者朝着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翻译人才的目标前了 一小步。未来的路还很长,笔者会永葆初心,扎实稳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参考文献

[1]于浩.关于汉日否定表达中形式与意义的研究回.吉林师范大学,2015.

[2]周祺.“拆译”在日语长句翻译中的应用——兼谈日语定语长句的翻译一一[J]. 0语学习 与研究,1984(04) : 42-45.

⑶ 曹青.奈达理论与跨文化翻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 (03): 98-103.

[4]陶振孝.翻译中的增补小译[J].日语学习与研%, 2002(01):31-36.

[5]田孝平.浅谈商务日语的翻译特点和翻译技巧[J].中国商贸,2010 (20):225-226.

[6]贾丽.商务日语学习中日企文化理解的重要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1):89-98.

[7]杨荧.日语长句汉译方法探析一一以《起风了》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版),2015(12): 147-149.

⑻苏雯超,李德凤,何元建.商务翻译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科技翻译,2016(01):26-28.

[9]周林娟,唐千友.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3):40-46.

[10]王尤.中日同形词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J].语文建设,2017(05):64-66.


市场营销论文 组织革命论文 翻译转换论文 信息调整论文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