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7
浏览第2章“信贷工厂”线上业务模式及理论基础
2.1“信贷工厂”概述
2.1.1“信贷工厂”的含义
“信贷工厂”模式也叫做“淡马锡模式”,它是银行以“工厂流水线”的形式实现信贷业务流程,是由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集团创立的。作为一家具有集团公司他具备非常雄厚的实力,拥有所处片区的多家银行的股权。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恶化,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淡马锡面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结合中小企业所独有的信贷特色,分析了在针对这类企业的经营中应该注重的实践经验,然后提出了“信贷工厂”的经营框架,并且通过在所经营片区的推广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也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关注。
“信贷工厂”就是以虚拟的工厂形式,去经营和生产信贷业务。该模式所坚持的理念就是客户至上,并且以市场的发展为引导。它把所有岗位设置在工厂车间内,从过去的分散零售经营,转化成为标准化的、批量的产业经营。它的转变是从过去单独的部门,改成整个工厂上的某个环节。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中更加的专业、快捷。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选择不同的风险级别,从而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信贷批量处理,增加了前期产品设计标准化,将原来信贷中的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和后期的风控管理,都进行了变动,改为每一个信贷流程都是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岗位。这样采用流程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方式,使各个“生产”环节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在商业银行内部可以打造一个效率高、运转快的信贷业务“流水线”,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
2.1.2“信贷工厂”线上业务的特点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设置了很多门槛,这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这也说明了商业银行在经营时存在明显的弊端,不利于中小微企业。不过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途径,在国家支持下商业银行业不断的推出了中小微企业相关的信贷产品,也推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很多主流商业银行先后引入了“信贷工厂”模式,由传统的“部口银行”逐渐向“流程银行”转变。“信贷工厂”模式也叫做淡马锡模式,它产生于东南亚,这种模式类似于工厂标准化生产,只是在银行内部开发产品,进行批量的流水线生产。因为中小企业有着极强的类似性,这样他们的产品也有类似的地方,“信贷工厂”模式就是开发适合类似企业的产品,快速、髙效的对类似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现对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信贷产品流水线发放,“信贷工厂”模式是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环境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融资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工厂”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第一类运行模式是标准化模式,在对中小企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标准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简化了相关的资料授权,对中小企业信贷开展了一种标准化管理的运作方式,不管是贷前调查,或者是贷中审批,还是贷后监督都采用统一的运作模式;第二类模式是流程化模式,这种模式和流水线操作差不多,由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包括前台客户经理人员、贷后监督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通过专职专责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第三类模式是风险控制模式,通过业链的上下游客户和银行业内知情人员全面地了解企业情况,以降低风险为主开展信贷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工厂”有如下特点:
从运作方式角度来看,“信贷工厂”模式让信贷工更加规范化和流程化,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实现了贷款工作更加专业和标准操作。面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开展的这种“信贷工厂”流程化作业,让繁琐的工作进行流水线作业操作,这样整个的信贷操作各个业务进行分类,前台、中台和后台不在单独进行操作,形成一种全新模式下的流程银行。银行流程标准将工作分工更加明确,实现专人专责,分岗操作。“信贷工厂”模式下的流水线批量作业可以满足更多中小企业“急、短、散”的资金需求,也能通过前后环节“端对端”的紧密衔接,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也可以面相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
从商业银行经营情况来看,“信贷工厂”模式经营操作更加专业化,可以面对更多的类似是当前非常适合同时面向众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也有利于银行业务的拓展。“信贷工厂”模式的经营特点育:一是产品设计标准化,能够快速的实现短信贷产品开发;二是以客户为中小,可以主动出击寻找客户;三是实现了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变革,实行“化构专营”,使过去分散在各部门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经营部门的机构,这样这个部门可以进行设置转变,实现了银行信贷业务运作的专业化运作。
2.1.3“信贷工厂”线上业务优势
“信贷工厂”与传统信贷管理模式相比,这种模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业务信贷的服务效率,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信贷工厂”线上业务优势如下:
第一,“信贷工厂”能够有效的提升审批率。过去商业银行进行授信审批时,主要是由银行的业务部对接营销,风险管理部应对贷款审批,授信部负责放款。可以说每次的贷款业务都是有多部门经过审批后才能够实现的,这里面需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转换成为“信贷工厂”之后,则直接把所有的程序流水化,集中在贷款中心内部,就可以缩短审批时限,去掉中间不必要的流程环节。
第二,“信贷工厂”可以发挥规模效应,开展过程中可以降低银行业务成本。中小企业在进行信贷时通常单笔贷款风险高、额度小,这样商业银行长期在这块业务中呈现收益与付出的负相关现象。通过转换思路,引进“信贷工厂”后,采用专业化流水制作的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改善银行的付出成本,提升了银行整体资源利用率,从而提升收益。
第三,“信贷工厂”有利于扩大服务层面,优化客户结构。“信贷工厂”主张以小企业客户为中心,在业务开展时,一般建立在对中小微企业有着充分的调研,从而能够理性的去划分不同的企业风险各类型。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做出个性化产品设计,制定相应的信贷产品,从而更好的设定经营和营销策略。“信贷工厂”的热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它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个性产品、针对性营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该模式的转变,让整个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结构分析,能够更加优化信贷服务,提升银行自身的专业性,还降低了风险。
2.2“信贷工厂”模式理论基础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的,这就会直接造成双方地位的差距。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会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反之则占据不利的地位。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之下,双方信息差异会造成双方之间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必然也会体现在双方的市场交易过程中。对于先前信息劣势一方,也就存在一定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在没有监管的前提下,就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交易,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他们的魔咒,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能够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关卡。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信任度难以提升,故此很难对中小企业开放更多的贷款业务。中小企业在面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应该真实的去分析和展现自身的财务状况,避免虚假或者故意隐瞒。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能够顺利得到融资,有时中小企业会刻意隐瞒或者夸大他们一些实际经营信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没有中小企业多,在风险评估的考虑之下银行会更加信任有信息披露及监管的大型企业。为了避免坏账带来的风险因素,银行会对中小企业拒贷。即便银行在提供贷款的时候具有深入了解中小企业财务的机会。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所涉及大的民间融资状况却很难准确把握,这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下带来的风险因素。银行作为出资方,如果不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财务信息,很难有效的控制财务投资风险。同时,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运用能力、发展趋势在不能够充分掌握去财务信息的情况下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鉴于此,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当中为了能够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判断失误,往往对中小企业有着更高的审核要求或者降低融资额度,甚至直接拒绝贷款申请,这就让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不断攀升。
“信贷工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双方之间的信息能够更加的对等,这就让商业银行能够对中小企业的信任程度提升。“信贷工厂”的目的是在贷款之前就已经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性质、特征等基本信息的调查,并且很好的对其进行种类性质的划分。这直接节省了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等中的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获取相应的企业信息之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合理的发挥自身优势去进行贷款审批。
2.2.2流程银行理论
1994年,保罗《银行再造》中写道:“银行为了获取在质量、成本、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出现巨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对银行经营进行了根本性的再思考和流程的彻底再设计”。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该理念,并且从2005年银监会正事提倡实行。这种模式是以流程为运营主线,然后坚持客户为根本的经营模式,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部门、职能为主的运行机制,实现更高效率。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银行转向流程银行,但是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传统的部门银行形式,也就是以组织结构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人员管理以及业务运作。整个的商业银行的业务都要受到整体的组织框架的约束。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部门银行”格局,在当前经济转型和市场激烈竞争下,这个模式不适应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这种部门银行的组织架构表现出风险管理和定价机制较为薄弱、信息传递效率集中化程度较低、功能不集约导致资源错配严重、部分管理职能重叠等等。在应对市场突变而引发的各种事件的时候,传统的运营模式就会出现应对效率低、市场反应慢、成本高、客户体验差等等众多的现象。流程银行则针对这些进行改变,在摆脱了组织架构的束缚之后,商业银行的运作核心发生转变,这也就直接重塑了银行的运行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而且在信贷运作中能够极好地应对市场的反应,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2.2.3集群融资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是指的把某个区域的某个产业或者把具有共性和关联性的企业通过某种形式发生金融关系的创新融资模式。在中小企业的集群融资当中,商业银行应该对整个集群进行整体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梳理。这样就能够避免对单个客户进行的授信或者调查中出现的行业认知的错误判断。同时,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集群用户的融资时,也应该转变单一的授信担保方式。可以采用多品种、多元化的抵质押物。该理论对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很强的指导优势:
第一,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对中小企业的集群进行融资,能够获取规模的经济效益。通过集群内同性质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够让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可观的经济收益。这就比单一的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要可观且效益高。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形成较大的集群,甚至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大企业融资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收益。
第二,通过这种集群模式,商业银行就能够在地理位置或者行业领域上获取相应的优势。商业银行能够对某个地理区域内或者是某个行业内的中小行企业进行集体融资。商业银行在面对多客户的同时能够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就提升,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得到提升。同时,对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还能够采用批量授信的形式,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时间的积累,商业银行对该行业或者是该地理位置的中小企业就会有着十分全面的信息了解。这对今后针对该地区或行业的散户信息的收集也是十分有利的,并且能够降低对单一中小企业今后的贷款成本。
第三,集群融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根据大数据法则,数据群越大则其平均结果越具有稳定性。因此,面对中小企业集群所获得的的数据信息对面对单一的中小企业所获取的信息判断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小微企业会围绕同一产品和共同的目标进行发展,这样商业银行也可以提高集群内客户的产业风险预判,从而大幅度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