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
关于我们
管理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金融证券论文
法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MBA硕士论文
艺术论文
财税论文
公共关系论文
理学论文
工学论文

信贷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2022-12-26 12:43 305 浏览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积极深化,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机遇和挑战。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助于国家对农村金融的大力扶持以及农村市场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我国金融行业获得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作为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工作业务较为单一、主营业务依然以信贷业务为主,综合性人才欠缺、员工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多种风险的存在必然会威胁到其健康发展,必须要釆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而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管理好信贷业务的风险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本文在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大背景下,首先阐述了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思路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接着介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特点以及有关基础理论,然后以G市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G市农商行”)这一地方性银行为例,调查并描述了G市农商行的基本情况、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工作实践,结合G市农商行信贷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内控制度不健全、信贷操作流程不规范、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即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培养高素质信贷管理人才。

通过研究也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尤其是其他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对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效率性和安全性,助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农村商业银行

摘要 I

Abstract II

1导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外研究综述 2

1.2.2国内研究综述 3

1.3研究目标及基本框架 5

1.3.1研究目标 5

1.3.2基本框架 6

1.4研究方法 8

1.4.1文献法 8

1.4.2比较分析法 8

1.4.3案例分析法 8

1.4.4实际调査法 8

1.5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9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10

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10

2.1.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10

2.1.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 10

2.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11

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11

2.2.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 12

2.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量化管理方法 12

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4

2.3.1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14

2.3.2信息不对称理论 14

3G市农商行基本情况及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16

3.1G市农商行概况 16

3.1.1G市农商行的基本情况 16

3.1.2G市农商行的组织架构 17

2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18

G市农商行经营状况 18

G市农商行信贷状况 19

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22

4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4

4.1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4

4.1.1信贷资产质量低 24

4.1.2内控制度不健全 24

4.1.3信贷操作流程不规范 25

4.1.4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26

4.1.5缺乏信贷管理人才 27

4.2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8

4.2.1外部原因分析 28

4.2.2内部原因分析 28

5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31

5.1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31

5.1.1完善风险部职能 31

5.1.2成立信贷档案管理中心 31

5.1.3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31

5.2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32

5.2.1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 32

5.2.2规范信贷人员考核奖惩机制 32

5.2.3完善贷后监督管理制度 33

5.3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33

5.3.1规范贷前审查程序 34

5.3.2加强贷中审批风险防控 34

5.3.3优化贷后风险管理检查 35

5.4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35

5.4.1完善信贷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库 35

5.4.2健全信贷风险指标体系 36

5.4.3完善信贷风险预警决策系统 36

5.5重视信贷管理人才的培养 36

5.5.1引进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才 37

5.5.2提高信贷人员风险防控意识 37

5.5.3加强信贷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37

6结论与展望 39

6.1对本文的总结 39

6.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

参考文献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积极深化,给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助于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我国农村金融地区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积极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资金、经营网点呈倍数增长,经营活力全面高涨,逐步成为农村区域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传统农村区域金融机构,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工作业务较为单一、信贷业务是其主营业务,综合性人才欠缺、员工学历不高,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依然不高、不能承担较大的风险等,多种风险长期积累必然会威胁其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釆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而信贷风险作为农商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研究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对促进其长足发展,稳定农村区域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G市一家区域性银行为例,在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业经济活力不断下降的背景下,G市农商行就呈现出了贷款质量不高、不良贷款率持续高涨的趋势,信贷风险不断加剧。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G市农商行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加快人才培养、建立预警体系,提高自身应对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抵御和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

1.1.2研究意义

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末G市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29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2.39%,高于所在大市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98%)1.41个百分点,高于所在大市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1.32%)1.07个百分点,高于所在大市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54%)0.85个百分点,高于邻近标杆性农村商业银行T市农商行(2.0%)0.39个百分点①,在银行业中信贷风险较高。由此可见,随着农商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不良资产规模业不断增加。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农商行应对和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G市农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亟待提高。

理论意义,农商行与一般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在研究其信贷风险时,既要遵循一般商业银行的普遍规律,又要关注其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农商行是根植于农村区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农村区域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农民收入

①扬州市人民银行.2017年度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报告[R],2018年3月。

增加以及城镇化的加快进程做出较大的贡献,因此,对G市农商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G市农商行的分析,结合G市农商行的现实案例,阐释了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同时,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进一步丰富了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基础,也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尤其是其他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农商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就是信贷风险,通过对信贷风险的研究,并通过釆取有效措施防控、抵御,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使银行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专注于发展自身业务。一方面,有利于识别控制信贷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实现农村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农村地方经济的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稳定农村金融市场。贷款业务作为农商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其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加强G市农商行的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加快人才培养、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提供防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确保G市农商行持续稳健发展,为助力农村地方经济和“三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根据之前专家学者的研究,在现代金融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理论及方法,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1国外研究综述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并席卷全球,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终文本,第三版协议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第三版协议还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的概念,同时建立起流动性风险量化的监管标准。

M.Punniyarnoorthy及RSridevi(2016)通过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的学习,以及将该技术运用到金融信用分类中,通过该技术进行职能学习分类算法,将债权人的信用从高到低区分开来。同时,提出新FSVM模型,在对信用风险数据集的神经网络模型及FSVM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信用风险评估人工智能模型,为信贷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KensukeKato(2016)以不同行业和信用评级为特征,将信贷资产组合成划分成不同行业,以此对信贷违约的相关性及违约概率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同时,还提出了有限规模特征的Ising模型,来对金融机构持有异质信贷组合模型的风险进行准确计量,并评估研究结论给信贷组合所造成的损失风险。

WahyaeSoedarmomo(2016)通过分析亚洲一家上市银行1998至2012的样本数据,研究了贷款异常增长、信用报告与银行系统风险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总结出贷款异常增长与银行系统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且高水平的信贷机构和高质量的信贷信息可以减轻由贷款异常增长所引起的次年银行系统风险的积累。

FToddDezoort(2017)通过对157位借款人的财务报告质量和贷款批准意见进行评估,发现基于GAAP财务报表申请贷款的借款人比使用其他框架的报表进行贷款申请的借款人获得贷款批准的可能性更高,因此认为借款人的贷款申请报告框架与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1.2.2国内研究综述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晚,主要是由于在1992年以前,银行几乎都是国有制,无需承担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便没有实际意义。而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及股份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开始实施国有制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也日益暴露,关于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逐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在对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深入分析,并在不同问题上都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温泉(2016)首先根据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分类等信贷管理方面的理论,围绕着A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背景、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防范措施展开了详细阐述。然后,在研究的基础上对A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即信贷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信贷操作程序,贷款过程中把关不严格等违规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先进做法,结合A市农村商业银行实际,从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培养高素质信贷管理人才以及加大对借款人的扶持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A市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皇甫英杰(2017)在对M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M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继而梳理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M农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条线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没有结合银行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且缺乏较好的监督机制,信贷人员没有尽到贷前检查责任,进一步扩大了信贷风险;二是内控制度没能得到严格执行,如抵押物不符合规范,“三查”执行不到位,贷审会记录不规范、贷款分类不准确等情况都会加大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三是改制过程中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如许多不良贷款基本都是以

©温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研究——以A市信贷管理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4月。前形成的老贷款,借款企业已破产或倒闭,清收难度大;部分贷款已经失去诉讼时效,收回的可能性更加渺茫。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解决措施,即强化信贷资产分类管理,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健全信贷风险评级制度;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为M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作用。①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

邱丽萍、李翠(2016)认为,信贷风险是农商行最大的风险,信贷风险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益和农村金融的运行,对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展开研究就尤为重要。邱丽萍和李翠通过对农商行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研究,包括农商行信贷风险的成因、类型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接着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对我国农商行的长久发展,整个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乃至“三农”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②

俞伟(2017)站在“新常态下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现实角度,对PL农商行展开细致的分析,俞伟认为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是银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PL农商行为地方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通过对PL农商行的信贷风险展开研究,一方面可以优化PL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给其他农商行提供好的示范,也可以丰富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会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保证资金安全有序流动,确保PL农商行的持续稳健发展,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的建议借鉴

罗芳和李政(2017)认为,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险后,全球的经济都受到极大的影响,从2009年以后全球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组织结构不合理,二是信贷文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三是缺少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四是信贷风险管理量化水平较低。并就此提出相关性的建议:一是完善信贷组织机构的建设,对信贷业务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二是营造良好的信贷管理氛围,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文化氛围;三是建立一支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队伍,综合具备金融、财务、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四是改进当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充分采用定量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杨喜、丁瑾华、董祥凤和吴博(2018)认为随着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逐步推进,涉及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供求矛盾等问题逐渐暴露,有效管理及控

①皇甫英杰.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8月。

②丘丽萍,李翠.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时代金融,2016年11月。

③俞伟.PL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6月。

④罗芳,李政.后危机时代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与建议[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年2月。制扶贫小额信贷实施中造成的风险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因此,对蚌埠市农商行风险产生机制进行分析,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人身意外风险以及内部风险等,继而对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进行管理,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商业银行的问责机制、监管机制,及时整改完善发现的问题;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引入保险模式,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三是加强农商行内部建设,通过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措施对当地农商行小额信贷发展进行风险管理。

连静(2019)认为信贷业务是农商行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但所产生的信贷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农商行的正常经营都有重大影响。并根据X农商行信贷风险现状,探究农商行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从加强对信贷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激励机制、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沟通渠道、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为降低信贷风险,提升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基础。①

综合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在不断发展进步。国外专家学者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背景,更重视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对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由于银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专家学者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相比国外稍晚些,在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及建议的对策等方面都进行深入的分析。然而国内外学者大部分都是从宏观、中观层面对整个市场或者是某一个行业进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分析。而本文的研究对象进入到了微观层面,以G市农商行这一中小型、区域性的银行作为案例,对特定类型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1.3研究目标及基本框架

1.3.1研究目标

长期以来,G市农商行为推动地方和“三农”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农商行信贷投放资金逐步扩张,各项信贷风险也逐步暴露。且随着金融业间的激烈竞争、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农商行点多面广、根植农村、贴近农户的优势逐渐降低。依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农商行,如何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能够进一步丰富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基础,对构建G市

①连静.探究农村商业银行信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9年第2期。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体系,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其他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同时对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效率性和安全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振兴三农”的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平台。

1.3.2基本框架

本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概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目标及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念、管理特点,及管理相关理论;第三章为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概述,介绍了G市农商行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经营状况及风险管理流程;第四章为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结合相关案例,从内控制度不健全、信贷操作流程不规范、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对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外部两方面剖析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信用环境及社会环境不利等方面的影响,内部原因主要是G市农商行组织结构不合理、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以及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方面。第五章为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重视信贷管理人才培养。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由于信贷风险管理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高,本人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水平有限等方面的原因,研究还存在不足,如果进一步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釆用系统化的计量模型对G市农商行的研究分析进行检验,以证明其措施的有效性,二是健全农商行的信用等级评级制度,进一步完善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图1-1G市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框架

信贷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分析而形成相关的文献材料,从而能全面、正确地研究某-问题的方法。本文围绕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一主题,首先,搜集并鉴别有关文献,包括网络、数据库、期刊以及己经发表的论文等,归纳整理出关于信贷风险的理论资料;其次,仔细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并作记录,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相关问题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研究理念及框架,继而总结得出相关系统性的研究理论;最后,将摘录的材料进行总结、分析,写成研究材料,为本篇文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1.4.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务异同点进行比较,列示出这二者间存在的相同和差异,根据对比结果来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主要包含横向和纵向比较两方面,横向比较是对同一时期相关的事物或者同类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纵向比较是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详细比较,从而揭示对象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的方法。本文采用对比方法,比较分析了G市农商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邻近T市农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1.4.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引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作为研究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总结案例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识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对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及研究,通过G市农商行及各支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提升G市农商行有关风险管理的意见,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1.4.4实际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是通过采用客观的研究态度及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某一实务或现象,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通过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的方法。实地调查法可以分为现场观察法及询问法两种,其目的不仅在于发现事实,还包括进行理论探讨及系统设计形成假设,再通过采用科学方法到实地进行验证,形成新的推论或假设。本文主要通过对在农商行工作的家人、朋友进行询问,以及因为工作关系去农商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并予以细致分析。

1.5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研究的创新点:一方面,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了新的领域。国内外学者大部分都是从宏观、中观层面对整个市场或者是某一个行业进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分析。而本文的研究对象进入到了微观层面,以G市农商行这一中小型、区域性的银行作为案例,具体研究特定类型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这种个体案例研究使银行信贷对策更具针对性,研究的结论实用性更强。

另一方面,针对解决G市农商行关于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信贷风险管理优化设计,并提出确保信贷风险管理优化设计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具体措施包含:一是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二是加强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三是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四是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六是培养高素质信贷管理人才。通过釆取上述措施制定较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为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更科学合理的建议,也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的不足: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机密资料搜集的限制,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误差。没有釆用系统化的计量模型对G市农商行的风险进行分析,以证明其措施的有效性,对不良贷款结构、银行内部控制结构是否对信贷风险管理有明显的影响等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等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不断加以完善。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2.1.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通常包含广义风险、狭义风险两方面,广义风险的不确定性含两个方面:一是实际利润方面的不确定性,通常信贷合同中利率不变,商业银行实际利润会被市场利率所影响;二是资产亏损的不确定性,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间的不确定性都会造成资产亏损的不确定性。金额的不确定性主要涉及贷款本息的回笼水平不确定性;时间不确定性主要涉及贷款本息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收回。近年来,信贷资产亏损的概率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也就是狭义风险理念。从商业银行的狭义风险角度来说,信贷风险是指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的改变而引发信贷资产的亏损,最终导致商业银行资产降低的概率。本文主要从狭义信贷管理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过程中岀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目前,我国普遍推行国际银行认可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及损失贷款五类。其中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①“贷款五级分类法”


2.1.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行业集中性。一般受政府政策偏向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比较集中,通常会集中在某一个行业,且长期对这类企业发

①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分类指导原则⑵,1998年5)1,

放贷款,诸如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比较容易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由于近几年G市房地产行业持续向暖带动相连建筑业不断升温,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就偏向房地产行业。

二是横向组织结构。商业银行横向组织结构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量,但在管理上却较为困难,很难组建全面、高效的信贷管理队伍,容易出现权力分散的现象。同时,由于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的缺失,在贷后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诸如职责不明确、责任缺失等,在发生信贷风险后找不到负责人,或直接通过追究信贷人员责任来解决问题。

2.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2.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制定信贷政策,健全内控制度,规范信贷操作程序,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等制度系统,以及对制度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的过程。主要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识别银行的信贷风险;然后,衡量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最后,根据银行的信贷风险特点、大小对信贷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进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

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评估■=>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处理

图2-2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图

信贷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即只有在对风险进行了有效识别后,才能对银行信贷风险大小进行度量和控制。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流程,信贷审批材料、信贷审批程序,以及信贷风险影响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从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信贷风险存在的常见方式,结合国内外实用的信贷风险识别管理经验并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信贷风险的识别改进,提高信贷风险识别的灵敏度。

信贷风险的评估。通过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后,还需要对其大小进行有效度量,信贷风险度量方法主要采用现代度量模型,现代度量模型是用来衡量发生的风险可能性,以及测量其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信贷风险的有效度量连接着风险识别,也是银行开展下一步信贷风险控制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信贷风险大小来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因此,信贷风险度量存在误差必然会给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造成严重影响。正是因为银行信贷风险度量起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信贷风险的度量予以重视。

信贷风险的控制。首先,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识别,发现了信贷风险存在的形式和存在的环节。通过采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来衡量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并且总结归纳出银行信贷风险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引起信贷风险的多种因素,从而根据风险所具有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信贷风险管理的效果更加理想化。

信贷风险的处理。信贷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之中,具有不可避免性,即使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以及风险控制初步构建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无法完全控制信贷风险,因此银行还需要建立信贷风险发生后的风险补偿等挽救措施,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2.2.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

《新巴塞尔协议》中的观点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隐蔽性、发展眼光长远性和信贷业务同步性特点。①

一是长远性。在短期内,信贷风险并不容易被发现,且风险的发生,具有连锁效应,即要么不发生,一旦发生便会导致连锁效应。因此,有效管控信贷风险必须登高望远,具有须长远性、战略性的风险管理的眼界。

二是隐蔽性。通常信贷风险有一定的隐蔽性,在经济繁荣时期,信贷风险不容易被察觉,到经济衰弱期逐步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具备忧患意识,善于发现风险,不能等到信贷风险出现时才想到弥补。

三是同步性。在专注于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兼顾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步性,既不能只为了控制风险而降低对业务数量和金额的考虑,也不能因发展扩大信贷业务而忽略风险。通常信贷风险长期积累过高,会阻碍信贷的业务的发展。所以在研究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同步关注银行的信贷业务,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也要注意股东利益的稳步提高。

2.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量化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量化方法,主要包含传统信贷风险的量化方法及现代信贷风险的量化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图所示:

®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新巴塞尔协议[M],2001年1月。传统信贷风险的量化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即信用评分法、专家分析法、贷款评级法及财务指标法。一是信用评分法,信用评分模型包含线形概率信用评分模型以及多元判断信用评分模型两种。信用评分方法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测放款对象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动态监控和及时管理信贷风险。二是传统的专家评分法,借助于“5C因素”衡量和判断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5C因素”即借款人的信用品质(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债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以及经济增长周期(ColeCondition)等5各方面的因素。贷款评级法。三是贷款评级法,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以及损失五大类。损失准备金率逐步提高,接着算出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资金并加以汇总,继而得出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需要的资金总量。

现代信贷风险量化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四种: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一是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动力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的,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的角度,分析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状况,并建立相应的信贷预警机制。二是KMV模型,是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是根据资产的市值、借款的账面价值、债务的到期时间以及市场的无风险利率等因素,估算出股权市值及其波动性。三是CreditRisk+模型,是建立在财产保险金测算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借款人只选择信贷是否违约两种信用情形,并在此基础上估计债券和信贷组合的损失,包括可预期及不可预期损失。

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3.1全面风险管理理论①

2006年6月,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观点,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及商业银行领域。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地区的金融体系产生影响,而且对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也产生较大影响。受此影响,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企业就因为业务的单一性发展每况愈下。由此,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概念逐步被大众所熟知,本文主要都围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阐述。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指,以全部经营目标为宗信,对整个监管环节及经营阶段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从而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以达到风险管理整体化目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动态化地检测所有层次的业务工作以及所有类型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决策。在管控信贷和市场风险问题过程中,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不仅仅处理相关风险问题,而是检测各类相关的信贷风险,并综合考虑、汇总处置。同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监管范围更为广泛,不仅涵盖信贷风险相关部门、风险相关人员,而且包含该范畴内的资产或资产组合。

2.3.2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利益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导致对信息掌握多的一方通过信息量优势通过进一步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到另一方利益,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交易主体做出逆向选择。19世纪70年代,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宾塞以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几位专家普遍认为,交易利益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全面掌握信息的人,通常处于有利地位;反而言之掌握信息不够全面的人,便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理论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包括寻租理论、道德风险理论及逆向选择理论。

(1)寻租理论。继1967年“寻租理论之父”戈登•图洛克,开始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之后,1974年克鲁格在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成因中,对寻租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寻租的行为也就是通过资源以及政治过程中获得的特权,造成损害他人利益的收益大于获得租金收益。由此可见,在银行信贷过程中,信贷双方目的南辕北辙,借方希望获得最大收益,而贷方则希望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信贷人员相对于借款申请人而言对信息的掌对滞后。因此,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引发了寻租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信贷风险问题的不断提高。

知C框架课题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仏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年,

道德风险理论。该理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经济学理念,不确定或者不完全合同,使得责任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在使自身效用得到最大化的同时,做出不利于其他人行为的现象。主要包含内生性、牵引性和损人利己三种特征。在商业银行放贷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特别容易滋生道德风险。贷款申请人在得到贷款后,可能挪作他用,可能不能如期归还贷款,从而产生许多不可规避的风险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业银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实际状况,就需要承担所有信贷风险。

逆向选择理论。交易利益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不同,以及商业银行由于贷款价格降低造成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继而造成市场交易整体质量下降的现象。逆向选择理论认为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没有全面掌握信息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决策,付出较高的价格,却得到较低品质的产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实行放贷决策的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逆向选择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银行信贷风险的概率。

3G市农商行基本情况及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G市农商行概况

G市农商行的基本情况

G市农商行位于苏中地区的县级市历史文化名城,是经过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合法金融机构,于2011年4月2日由原G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组建而成。截至2018末,G市农商行下辖1个营业部,36个支行,在岗员工564人,存款余额180.6亿元,贷款余额112.4亿元,市场份额26.23%,贷款户数1.48万户,零售类贷款户数1.29万户,比年初增加2800户,公司类贷款户数431户,比年初净增29户。累计发展手机银行客户10.49万户,微信、网络支付银行客户29.73万户,融合支付、收单商户5218户,贷记卡4099张,实现贷记卡收入190.44万元,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达86.44%。2018年实现各项收入10.3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净利润2.35亿元。实现资金业务利息收入3.42亿元,资金业务综合收益率4.5%。①

G市农商行主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各类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买卖债券;代理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办理同业拆借;提供银行卡业务;代理收付款业务;办理外汇业务,包括外汇存款、外汇票据、外汇担保、资信调查、咨询和见证业务、国际结算的承兑贴现;经银行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合法业务。

一直以来,G市农商行一直以支持发展地方经济为重任,不断创新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在支持地方“三农”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是,扎根农村蓝海市场,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工作,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围绕“邮福普惠”品牌建设,结合“客户经理队伍、挂职金融助理、党风行纪监督员、义务金融行风监督员和联络员”四个渠道,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开展“苏农担”业务,大力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全年累计发放苏农担贷款16笔、1185万元。二是,强化存款固本强基,拓展重点客户群体。紧抓夏粮收购、城区拆迁、罗氏沼虾收购、同业揽存四项专项吸储活动,宣传益农存、大额存单、差异化存款等产品。在城区创新拆迁资金走访营销。截止2018年末,共营销210户拆迁户,吸储拆迁存款资金达1.79亿元。对公存款方面,重点推进保证金存款及企业资金回笼,发挥集客中心职能,以机关、事业单位代发工资为切入点,对社保、财政、卫计委、农发行、国土、建投公司、水投公司、交投公司、国投公司、交通、水利等重点客户进行多次走访,提高财政性存款份额。发力电子银行业务,聚焦产品创新应用。通过借力“考核带动、场景推动、宣传驱动"三个方面,实现重点项目历史突破,开展了五大电子银行商圈走访,与学校、商户等开展合作,做好手机银行代缴学费、校园卡手机银行充值、与

®高邮市农村商业银行,2018年统计年鉴,2019年3月。联通、移动开展厅堂联合营销。在市民卡、社保卡、公务卡发行方面实现新突破,成功争取代理市民卡业务,累计发行社保卡43.99万张。

G市农商行的组织架构

G市农商行设立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结构(如图3-1所示)。在公司治理层面,G市农商行设立了“三会一层”的管理体系,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股东大会作为G市农商行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全体股东组成,决定G市农商行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有权选任和解除董事,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拥有广泛的决定权。银行董事会是银行的常设权力机构,对内掌管银行事务、对外代表银行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董事会下设立常务委员会,成立了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具体职能机构,负责一定职责并开展某方面的具体工作,保证银行内部各项业务稳步进行。银行监事会是银行的常设监察机构,对银行经营的各项业务和高级职员的行为行使监督和检查权力,以保证银行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同时防止董事会滥用手中职权危害到银行或客户的利益。高级管理层是银行聘用的管理人员,行长室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运营部、风险部、合规管理部、考核办、财务统计部等具体部门,负责日常管理事务,确保各项日常工作能够按照预期目标顺利进行。高级管理层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受监事会监督管理,且在职能范畴履行职责。

G市农商行机关内部设立17个职能部门,37个营业网点,其中城区范围内6个网点,乡镇范围内31个网点。各职能部门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科学分工又相互制衡,推动落实各项具体决策、贯彻执行监管机制,努力建立符合现代银行特征、组织框架科学、运营合理、监督机制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升其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抵抗能力,提高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G市农商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3.2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2.1G市农商行经营状况

(1) 收入情况。至2018年末,G市农商行总资产237.30亿元,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0.3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金融增加值6.2亿元,净利润2.35亿元。实现资金业务利息收入3.42亿元,资金业务综合收益率4.5%,较年初上升0.53个百分点。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净资产18亿元,资本充足率14.69%,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240.67%,拨贷比4.59%。

(2) 存款情况。至2018年末,G市农商行各项存款余额180.63亿元,比年初增加16.06亿元,增幅9.8%o从储蓄对象来看,个人储蓄存款144.45亿元,较年初上升13.47亿元,为G市农商行存款业务做出重大贡献,其中:活期储蓄存款32.64亿元,较年初增加3.29亿元;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6.91亿元,较年初下降0.81亿元;一年及一年

以上定期储蓄存款104.9亿元,较年初增加10.99亿元。单位存款31.55亿元,较年初下降0.15亿元,可能是政府债券换至江苏银行,导致G市农商行单位存款的流失。其中:活期存款25.08亿元,较年初下降1.1亿元;一年以下定期存款0.15亿元,较年初下降0.04亿元;一年及一年以上定期存款6.32亿元,较年初增加0.99亿元。保证金3.04亿元,较年初增加1.23亿元。其他存款1.59亿元,较年初增加1.51亿元。


3.2.2G市农商行信贷状况

近三年,G市农商行的贷款额逐年上涨,至201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6.85亿元。

(1)从贷款对象来看,2018年个人贷款和垫款31.8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8.3%,比年初增加5.77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7.18亿元,比年初增加5.47亿元;非农个人贷款4.42亿元,变动较小,比年初增加0.11亿元;个人信用卡透支0.26亿元,比年初增加0.19亿元;企业贷款和垫款80.5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1.7%,比年初增加11.08亿元;其中:农村企业贷款58.84亿元,比年初增加3.32亿元,为G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突岀;农村经济组织贷款0.25亿元,基本与上年平衡;其他企业贷款和垫款21.46亿元,较年初增加7.77亿元。



(2)从行业分布来看,G市农商行作为根植农村的商业银行,贷款主要以农村企业贷款为主,2018年制造业贷款额44.36亿元,占贷款余额39.46%;G市农商行网点遍布全市所有乡镇,个人贷款、尤其是农户贷款也较高,2018年贷款额31.86亿元,占贷款余额28.34%;G市农商行近几年建筑业发展迅速,2018年建筑业贷款8.92亿元,占贷款余额7.93%;此外,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及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贷款也较多,2018年贷款额分别为3.11亿元及0.85亿元。由此可见,G市农商行的贷款范围基本在农村范围内,且贷款呈现行业集中及地域集中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减少信贷风险造成的损失。


五级不良贷款情况。2018年底G市农商行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为2.22亿元,较年初下降678.05万元,不良贷款占比1.98%,较年初略有下降。全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38亿元,其中:现金收回不良贷款0.89亿元,核销1.49亿元。虽然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有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农商行信贷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3)与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对比情况。从2013年至2017年五年,G市农商行的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从63.46亿元增加到95.5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合计从0.95亿元到攀升到2.29亿元。虽然处于全市金融机构平均数以下,但是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不能够掉以轻心,近5年各类贷款情况及与全市金融机构对比情况如下。①


3.2.3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G市农商行已初步建立起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办法,确定信贷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处理的方法和管理要求,实现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

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识别是其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进行了有效识别后才能对其信贷风险大小进行度量和控制。G市农商行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办法,以防范风险为出发点,在保持各项基本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建

®扬州市人民银行.2013年-2017年扬州市金融机构统计年鉴,2018年3月。立内控制度,不断优化内控环境,完善内控体系。从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信贷风险识别管控经验,发现信贷风险存在的常见方式,并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信贷风险识别改进,提高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的识别灵敏度。

信贷风险评估。G市农商行在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开展了识别后,发现了信贷风险存在的形式和存在的环节,利用现代化信贷风险的度量模型对信贷风险的大小开展有效评估,深挖信贷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原因。信贷风险的有效评估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着信贷风险识别,另一方面也是G市农商行开展下一步信贷风险控制的基础。G市农商行在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后,还积极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关注存贷比、资金头寸、流动性比例等基本指标变化,做好流动风险各项监测指标的持续监测。

信贷风险控制。随后根据风险的特征以及触发因素,G市农商行在信贷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信贷流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努力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推进全面风险“清:单式"管理工作,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管理为工作重心,制定风险偏好陈述书和限额管理实施方案,结合G市农商行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在各项业务中努力实现限额指标的自动监测、预警和控制。

信贷风险处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及不可避免性的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等方式可以初步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信贷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但并不表示可以完全消除其信贷风险。因此,G市农商行业银行还重视信贷风险损失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事后风险补偿等方面的对策。通过釆取破产清算、行使撤销权、科技支撑、揭开法人面纱、行政拘留、拍卖资产、高消费限制等措施全力清收信贷风险资产。同时,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业务管控体系,加强对信贷交易和投资组合的监督,监管市场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

通过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疏漏和执行不到位的地方,信贷风险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4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近几年G市农商行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是正常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其发展,需要足够重视、究其原因、对阵下药。虽然G市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其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及控制流程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其他成熟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在管理水平及管理经验等方面还有差距。本章研究了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1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1信贷资产质量低

不良信贷负担重,清收难责任大。截止2017年末,G市农商行共有不良信贷资产2.29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2.4%,近五年不良贷款都呈上升趋势,清收效果微小,影响较大。一方面,存款、贷款业务是G市农商行主要利润来源,不良资产过高必然会影响其正常发展,影响农村区域经济稳定。另一方面,据统计,G市农商行目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不良贷款均逾期三年以上,六成以上的不良贷款单笔金额超过20万元,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及不断增加的人口流动量,使得长时间逾期和数额较大的不良信贷清收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隐性不良贷款的现象普遍存在。隐性不良贷款,是按信贷风险角度应当划分为不良贷款,但并没有纳入到财务报表等统计报表反应中的贷款,主要有假名贷款、瑕疵贷款、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以贷收息、集中授信等多种形式。隐性不良贷款具有隐蔽性、普遍性及危害性的特点,如果转为显性不良贷款的话,必然会给G市农商行形成严重影响。4.1.2内控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内控制度是银行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管理信贷风险的制度保障。但目前G市农商行的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审贷分离制度不健全。虽然G市农商行已经制定审贷分离制度,但实际工作中贷款审批过程却会受决策层主观因素影响,贷款最终能否审批就是管理层一句话的事情,无法真实按照规范的原则进行审批,审贷分离制度缺乏有效性,不能发挥真实的效用。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G市农商行的考核指标主要看放贷规模及坏账损失率,重结果轻过程,而风险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过程的疏忽。一方面,绩效奖励与信贷人员效益指标挂钩,可能导致信贷人员为了提高个人收益而放松对贷前风险隐患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责任考核不对等降低了信贷人员工作主动性,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目前,G市农商行采用的贷款管理模式是由信贷人员负责贷前调查、贷后管理、贷款清收的整个过程,虽然有一定激励措施,但对信贷人员及贷款资金缺乏有效约束。信贷人员很容易滋生道德风险,降低对信贷风险防范的警觉性,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银行信贷人员的考核不能过于简单,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

信贷业务的管理比较粗放。缺少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信贷决策、控制体系。尽管银行执行的都是信贷管理的“三查”制度,且对管理过程进行了细化,但操作流程复杂,且每一笔业务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要想把每一种情形考虑在内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另外,信贷管理的基础的工作也不够完善,如信贷档案不能完好保存,在发生信贷风险时,银行就错失了保全资产的最好时间,阻碍了银行建设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G市农商行总行每年都进行不良贷款尽职评价检查,2018年根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违规事实:一是借款人在G市农商行存在多次拖欠银行贷款的不良记录,且在他行有多次逾期记录,信用状况差,不符合贷款准入条件;二是贷前调查通过担保人设立担保资格,不符合担保条件的信贷业务申请,信贷档案中对应的“信用业务调查简表”未能揭示相应的担保风险;三是调查环节未对借款人还款来源做进一步核实,未提供经济收入的证明材料,档案中借款人及其配偶银行流水资金不足。这些不符合要求的贷款行为能够被受理,足以说明G市农商行的内控制度还不健全,信贷管理粗放。

4.1.3信贷操作流程不规范

目前,G市农商行已经建立了贷前发放及贷后管理等操作流程,建立了审贷分离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制度可能流于形式规范,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督执行,没有发挥真正作用,表现形式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贷前审核不严。许多信贷业务员只注重眼前利益,为扩大业务量,提高业绩,重贷轻管,对贷前客户信息审核不认真、不重视,图形式走过场,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贷款用途、担保物等详细信息不予严格审查,加大了未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贷中审批不规范。贷中审批人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全面评估本次放贷行为的风险等级,并指出相应的意见,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进行审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没有执行审贷分离制度,且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也没有按照要求签订《法律文书送达地确认书》,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签订合同,比如没有落实双人核保来减少风险,没有加盖骑缝章等,均会加大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是贷后监督不严。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营销轻管理,重贷前轻贷后的思想,贷后检査流于形式,G市农商行也不例外。而信贷风险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企业贷后管理不够深入,对有些企业发生的可能影响还贷的恶性事件未予察觉,过于相信企业的口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情况的了解过于被动。往往在需要还款或临近还款时才发现企业发生变故,出现无法及时还款的状况,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能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釆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

2018年6月,G市农商行信贷管理部门根据总行工作安排,组织人员对A支行区域权限内信贷业务进行了合规性检查,发现A支行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违规发放贷款问题,贷前调查不实及贷后检查不到位。如未在相关材料中揭示5户贷款由非借款人还贷还息问题;未在相关材料中揭示9户贷款存在向他人或小贷公司调剂资金还贷现象;未在相关材料中揭示4户贷款存在以贷还贷现象;未在相关材料中揭示2户贷款转移用途,3户贷款资金回流等情况;向2户征信有不良记录客户发放贷款。

二是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未按照要求签订《法律文书送达地确认书》、信贷合同签订不规范(未落实双人核保、未加盖骑缝章等)、风险分类不符合要求(无分类资料、分类频次不足等)、无贷后检查资料、贷后首次跟踪检查表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是征信管理不到位。存在征信查询授权书要素填写不全、未查询借款人配偶征信报告等问题。G市农商行A支行违规发放贷款问题,三名信贷人员都有所涉及,特别是信贷基本规定未落实问题大面积存在,极易引发风险,在G市农商行其他支行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剖析问题成因,主要是少数客户经理信贷制度学习不够,相关基本规定没有掌握,并缺乏合规操作和风险防范意识,未能按贷款“三查”制度要求履行岗位职责;部分支行负责人对员工业务知识学习督促指导缺失、内控管理不严,检查监督不力,风险防范不到位。

4.1.4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可以尽早识别和预警银行信贷风险,提前预测发放贷款的进展情况以及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醒G市农商行及时釆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提升信贷决策水平,优化信贷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进一步减少贷款风险造成损失。因此,构建完善有效的风险预警模型,对G市农商行预防和控制风险蔓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还不够完善,信贷风险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不明确,信贷预警反应速度不灵敏,从而不能发挥信贷预警机制应有的作用。

2018年5月,G市农商行总行对S支行进行贷后抽查,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如江苏润寅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1500万元,经过现场走访调查发现,该企业厂房为新建厂房,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但仅有1栋厂房开工,另1栋厂房闲置无设备,存货不多;江苏寅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贷款1500万元,该企业共5栋厂房,只有2栋厂房正常生产,1栋厂房有存放少量存货,另2栋厂房上锁、闲置,厂区生产工人不足20人;江苏华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600万元,该企业经营场地较小,现场工人人数约15人,整个厂区设备运转率为35%。以上案例实际反应了借款企业用途不实的问题,容易滋生隐性不良贷款,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不良贷款,但从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看来,现有资产难以偿还所欠借款,或将给G市农商行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隐患。因此,G市农商行工作中应该提高对借款人“骗贷”行为的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

4.1.5缺乏信贷管理人才

G市农商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重视员工技能素质的培养,G市农商行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能与其信贷业务发展相适应,员工的专业技能、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等因素都影响了其信贷风险管理水平。G市农商行作为根植于农村的地方性银行,普遍存在思想固化的现象,认识不到引进高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信贷,只要能把款贷出去,把款再收回来就行了,甚至招的是“人脉”。

二是重学历轻能力、重能力轻素质。这也是很多企业招聘员工普遍存在的现象,而G市农商行的目前状况是信贷风险管理队伍非常薄弱,而且专业能力很低,尤其缺乏能够对信贷风险进行精确评估、发生风险后的应急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当前G市农商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专业人才比例仅仅占41.2070,整体素质偏低,相对于现代信贷业务发展速度来,许多人员的能力素质已经跟不上业务的需要,严重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竞争环境种的长远发展。

三是部分信贷人员素质有待提高。G市农商行的部分信贷员可能为了完成贷款任务或信贷业绩,降低对借款人的审查力度,甚至帮助客户造假,模糊了客户资料的真实性。而客户资料的真实性是判断其是否具有还款能力、贷款能否发放的基础,客户资料造假势必会给银行造成极大的信贷风险。虽然,G市农商行的制度规定必须对贷款实施跟踪调查,定期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监控。但仍有很多信贷员只注重贷款发放,不注重贷后管理问题。有些信贷员为了应付检查,发放贷款时就让客户填好《贷后客户跟踪检查表》等相关表格;有些信贷员只有在接到上级通知,需要检查时才会临时补齐所需材料,甚至找人假冒客户签字;还有些信贷员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借款用途并不做详细了解,仅仅要求借款人找一个强担保,直接问借款人家里是否有亲戚是教师、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联合借款人一起说服担保人,一旦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便直接越过借款人,冻结担保人的工资、资产,强行还款,并不能总源头上解决问题。

根据2018年支行互审发现,A支行个别合同签订存在法律风险。如江苏长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7月11日借款500万的合同中,担保单位为江苏宝德照明器材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同意担保意见书中股东签字为4人,固定实际人数为5人。该公司章程第27条明确规定“公司对外提供担保须经全体董事会成员一致通过”,缺少1名股东签字。而A支行的信贷员由于存在经济法知识的盲区,在贷前审查中并未发现该风险,或将给G市农商行造成重大损失。

4.2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是G市农商行稳健经营的必要保障。针对G市农商行贷前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信贷风险资产质量低、内控制度不健全、信贷操作流程不规范、信贷人员素质有待进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文将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4.2.1外部原因分析

一是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业务活动中,由于利益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导致对信息掌握多的一方通过信息量优势损害到另一方利益,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逆向选择。一方面,银行缺乏有效手段了解借款人真实的还款能力,而信贷“三查”工作繁琐效果也不佳。银行只能参照金融市场中绝大多数信贷项目风险的平均数来制定其贷款利率,却不能针对单个项目都制定有针对性的贷款利率。由此造成信贷风险低的项目,由于高成本退出金融市场,最终被留下的往往是能够承担高利率的高风险项目,造成银行的信贷人员做出背道而驰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借款人无法完全凭自己的资信取得融资,或者依靠担保、押品来也不一定能获得借款,导致部分借款人在不符合借款条件时,故意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采用符合要求的信息对自身进行包装改造,'而G市农商行信贷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察觉,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继而产生信贷风险。

二是信用环境。我国社会信用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薄弱,信用缺失的期望成本过低,缺乏严厉的信用缺失惩罚机制。G市农商行的信贷客户大都是G市城乡个人、合作社及企业,相对于苏南而言地方经济发展有限,且之前农信社贷款大多投放于高风险农业,造成逾期不还的贷款普遍存在。借款人为达到获得融资的目的,利用业务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向银行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信息,同时隐瞒自身的负面信息,给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造成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是社会环境。由于农商行的特殊性,G市农商行的贷款范围基本在农村范围内,抵押、担保物也都以农村市场为主,且贷款呈现行业集中及地域集中现象。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的波动,给信贷资产造成的影响较大。如政策变动导致大量房地产价值下降,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变低,风险加大。尤其是相对于国有大中型银行,G市农商行受地方经济环境影响,没有信贷风险的缓冲地区,管理更具复杂性。

4.2.2内部原因分析

一是信贷风险组织机构不合理。一是银行基层网点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G市农商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贷款都是由基层网点受理的,是识别和管理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但基层网点却没有单独设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岗位。信贷风险的各项工作几乎都由信贷人员管理,而部分信贷人员为了完成贷款任务或信贷业绩,降低对借款人的审查力度,甚至帮助客户造假,模糊了客户资料的真实性,继而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二是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设定存在偏差。G市农商行总部虽然设立了风险部和合规管理部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但并未将这两个部门所属的责任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如合规管理部的职能之一是对贷款的合规性进行监管,而风险部同样也具备该项职能,这最终可能形成多头监管,导致出了问题时相互推脱,造成难以监管的局面。另外,风险部人员通常为具体业务部门人员担任,合规管理部也有贷款任务的考核,这就导致风险部门缺乏独立性,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三是缺乏对信贷档案的管理。通常贷款的流程是,当贷款发放完成后,应该将信贷档案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妥善保管,但G市农商行未设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岗位,各支行上报的贷款档案通常直接存放于支行信贷员处,公司金融部和零售金融部的贷款也存放于直接经办该业务的信贷人员,对信贷档案的完整度和规范化缺少统一标准及硬性指标。一旦信贷人员发生调动或离职,不能有效监督档案移交和归档,所以当部分信贷档案丢失时,不能确认相应的负责人,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完整性都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二是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G市农商行部分支行对信贷合规性审查仅停留在表面,信贷人员疏于管理借款人相关信息,增加了信贷合规风险的成本。贷前调査不规范,审查不严格,信贷员具有主观性及局限性。个别信贷人员为提高业绩,违规向信用不好的借款人发放信贷。贷中程序不规范。对借款人信贷审查不深入,仅流于表面形式,更未对借款人信息的完整性开展调查,没有很好的进行风险防控。贷后管理基础薄弱。贷后资金的用途等情况审查不严,重贷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贷后监管检查报告浮于表面,清收措施形式主义,给信贷风险管控造成较大的隐患。

三是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绩效奖励与信贷人员效益指标相挂钩,可能出现信贷人员为了提高个人收益而放松对贷前风险隐患的揭示。另一方面,责任考核不对等造成信贷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工作热情降低。例如,信贷人员承担的责任超出本职工作范畴,能力强、业绩显著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些情况严重打击信贷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良贷款出现时,一味追究信贷人员的责任并进行严苛的处罚,影响了其对业务风险的综合评价,阻碍了正确的信贷决策。

四是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G市农商行信贷人员缺乏信贷学习业务风控知识的主动性,专业素质不高,传统的风险管理思维固化,风险管理随意散漫。部分信贷人员一味提高信贷绩效,没有科学使用征信系统査询、分析借款人信用和财务特征,没有严格审批借款人的抵押物及贷款手续的合法性,甚至出现虚报调查资料、虚假抵押贷款等严重违规行为。信贷人员缺乏且年龄结构较大,老一辈的信贷人员习惯用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对新的信贷业务及新的系统不够熟悉。此外,农村区域信贷业务工作量较大,据统计2018年客户经理人均贷款户数高达118户,信贷人员疲于完成工作,可能不会完全按规范的流程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工作质量产生影响。

5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原因分析,本文从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及重视信贷管理人才的培养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5.1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G市农商行在改制后应不断完善各部门的职能,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得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均衡,相互协作、相互制约。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提高各部门权力制约与平衡等,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5.1.1完善风险部职能

一是风险部及合规管理部要准确划分自身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风险部的职能主要是对贷前、贷中风险的监控,对贷后风险的监管;合规管理部的职能是对贷款发放的合规性进行审查,重点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是否真实,员工的信贷操作流程是否违规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因职权重叠出现多头监管或者监管盲区等问题,提高监管风险的有效性。

二是要保持风险监管部门的独立公正。风险部应当直接向决策者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受到管理层及其他部门影响。同时,为保证风险管理的客观性,风险部的工作人员还不能同时兼任其他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不完全与业绩情况直接挂钩,全力确保风险部人员的客观性及独立性。

三是要加强对基层网点职能的管理。G市农商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信贷职能的管理,可以通过在各个基层网点设置风险管理岗,加强对基层网点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基层信贷风险人员一总行风险部一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各部门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客观行使信贷风险管理职能,直接向上级条线汇报负责制度。

5.1.2成立信贷档案管理中心

目前G市农商行档案由各支行信贷管理人员分散管理,既不能做到信贷信息的资源共享,又不能确保信贷资料的规范性及安全性。因此,可以在总行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中心,定期收集、整理总行业务部门及基层网点相关的信贷资料,核查资料的完整性及规范性。规范存档,并严格档案的借阅,确保档案资料安全,明确专人负责信贷档案整理及保管职能,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建立信贷档案资料电子数据库,使得档案数据资料的共享更便捷、查阅更方面,进一步提高客户信用评级的管理水平。

5.1.3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信贷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风险部,还关系到整个银行的稳健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G市农商行各部门全力配合共同推进。因此,信贷部应该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以及不良贷款回收工作;电子银行部支撑着整个银行的信息技术,应及时做好信贷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等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持;个人部和公司部也应该积极向风险部提供其所需要的个人及公司的情况;合规管理部应当对贷款发放的合规性进行审查,重点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是否真实;考核办也应当积极完善银行信贷人员内部考核奖惩机制,如员工晋升考核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处理处罚制度等,各部门相互协作为风险部的信贷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2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G市农商行信贷管理部门的信贷业务合规性检查中,发现的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征信管理不到位以及违规发放贷款问题,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要想有效运转,取得想要的效果,必须首先从银行的内部机制、内部人员开始改变,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淘汰落后,培养先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现在信贷风险不可控的局面。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及管理办法,对有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并采取相廖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完成目标,收获效益。

5.2.1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是商业银行有效运行的基石。G市农商行想要预防与控制信贷风险、平稳发展,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规范开展征信业务查询和合同签订工作,在査询客户信用信息时,必须要求客户出具征信查询授权书,授权书要素填写应当完整、不能涂改;要收集保管好征信查询资料、随其他信贷档案一并归档保管,对拒贷户征信查询资料更要收集保管齐全,不能因贷款未发放而随意丢弃;要加强客户信用信息保密工作,不能将查询的客户信息违规用于本行业务以外的其他用途;签订信贷合同时,要认真填写齐全合同要素,严格审核把关,落实好双人核保等工作要求。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必然会导致贷款质量降低、风险提高。因此,如果能对操作过程的执行、操作失误后果的承担等各个环节予以严格控制,大大减少操作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道德风险,进而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

5.2.2规范信贷人员考核奖惩机制

想要有效管理信贷风险,必须完善银行信贷人员内部考核奖惩机制,如员工晋升考核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处理处罚制度等。就目前G市农商行的风险管理状况来看,引起信贷风险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信贷业务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银行所规定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而导致的,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G市农商行要着力创新“敢作为”的考评机制,完善反向减压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健全尽职免责、容错纠错机制,为一线营销撑腰鼓气、提振精神。继续完善中层管理人员考评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让敢担当有作为的信贷人员有干劲、有奔头。另一方面,要完善定期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机关中层、支行行长、信贷人员岗位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各类指标权重,确保考出实情、考出经验、考出问题、考出导向,通过奖惩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贷人员的行为。如果,银行己经制定了一系列完整可实施的规章制度,所有人的行为都以制度为标准,没有逆向行为、违规操作,那我们需要防范的风险就仅仅是来自于债务人的风险了,风险管理将会简单很多。

5.2.3完善贷后监督管理制度

G市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各项制度,积极提升电子化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信贷管理基础工作。G市农商行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不仅是信贷风险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还包括事后反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事后监管有利于提高其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为以后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完善G市农商行的贷后管理体系,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信贷队伍,通过贷后管理与单一授信贷后管理的信息交互,提升早期风险预警能力的贷后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

同时,积极建立信息数据库,完善信贷管理台账制度,定期核实、实时监督,确保贷后管理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积极完善借款人贷后还款能力定期检查制度,信贷业务人员必须按规定的频次要求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和经营场所,对企业经营状况、抵押物摄影存档,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定期收集,结合贷款数额的大小、授信种类、客户类型、贷款用途、担保方式等进行分析,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进行分类归档,用于贷后归类管理;适度提高信贷人员贷后管理例会频次,强化对出现明显风险信号的客户、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风险问题的客户,及化解风险方案的审议。

5.3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信贷风险管控的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在建立各项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度、合理的贷后管理制度后,还需要积极将这些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根据检查发现,G市农商行部分支行在发放贷款时,没有严格遵循贷前审查程序,反而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出现人情贷款或关系贷款现象,引发信贷风险。因此,为了更好的防范、化解G市农商行的信贷风险,必须要严格规范贷款办理程序,加强贷前相关程序的审查、贷中审批风险的防范以及贷后相关风险的防控,充分发挥一、二、三道防线作用,定期开展条线检査、合规检查、内部审计以及员工行为排查等专项活动,主动自查自纠,促进问题整改,减少由于信贷操作流程不规范造成的不良影响。

5.3.1规范贷前审查程序

规范贷前审查程序,加强对贷款主体资格的调查。银行在受理客户信贷业务申请时,要认真调查借款人及保证人主体资格、经营项目、自有资金、担保能力等基本情况,还要对存量客户周转贷款的还贷资金来源进行尽职调查,并如实反映;对借新还旧、展期等瑕疵贷款实行集中审批,明确“双录”、“面谈面签”要求,规范相关流程。通过评估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及还款能力,并结合G市农商行相关的贷款政策,最终决定能否发放此次贷款。


深入推进全面风险“清单式”管理工作,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管理为工作重心,制定风险偏好陈述书和限额管理实施方案,结合G市农商行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在各项业务中逐步实现限额指标的自动监测、预警和控制。

实现大额贷款管理前置化。一是做好大额贷款管控工作,通过限额管理、绩效定价等多种举措严控大额贷款增长,杜绝任何形式垒大户情形,已经超额制定有效压降措施,确保真正实现“回归本源”;二是对大额瑕疵做到提前介入,提前处置,信贷管理部、风险部要加强配合,每月定期上报下月到期贷款对接情况表,到期贷款要提前一个月介入调查,扎实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形成预判报告,对出现风险信号的贷款要及时风险预警并拟定处置意见。

5.3.2加强贷中审批风险防控

贷款过程中要按规定的贷款流程,记录下贷款合同签订的整个过程并保存备案。在签订借款合同的过程中,应当告诉借款人及担保人,关于贷款合同相应的权利及义务,确保借款人知晓其权力义务,在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借款、抵押或担保合同。对签署的合同资料、签订合同的过程进行摄影并保存备案,万一贷款发生纠纷,可以为G市农商行主张债权提供合理有效的证据。同时,合同签订后,G市农商行还应该及时向合同各方分别发放一份合同,并解释合同中的注意事项,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及义务,以便消除借款人、担保人的疑虑。完善各类风险管理办法,确定各类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缓释的方法、工具和管理要求,实现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

持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三道防线”作用,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各支行在加大信贷业务拓展的同时,要守好第一道防线,定期对开展的业务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规范;信贷业务管理部门要守好第二道防线,强化流程控制和日常管理,提高检察频次和质量,发挥信贷、风险、合规等管理条线“三位一体”检察监督职能,主动揭示风向隐患,督促问题整改规范;信贷业务管理部门要重点检查信贷业务的办理、“三查”制度的执行、信贷资金的使用、信贷档案的管理、债务人的风险状况、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及整体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内审、对账中心等部门要守好第三道防线,进一步加大审计稽核、对账、事后监督等工作力度,深层次揭示风险隐患,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严守资格审批红线。严格控制单个借款人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控制集中授信的风险,制定大额贷款管理办法,实施新增限控,设置新增单户1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前提条件,杜绝对单一客户或集团客户多头授信,原则上不再新增单一客户达3000万元以上、单一集团(关联)客户5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谨防授信集中度风险,逐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

5.3.3优化贷后风险管理检查

突出贷后管理常态化,将贷后管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业务管控体系,加强对信贷交易和投资组合的监督,监管市场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对新增贷款进行抽样检查,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检查、结算账户交易监测等多种方式,重点对借款户的实际贷款情况、资金真实用途以及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实施征信集中查询审批管理模式,认真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并关注借款人账户资金交易,重点跟踪贷款资金流向和还本付息来源,检查借款人是否转移用途、借款人生产经营是否正常、消费类贷款是否流入房地产或者股市等,出现异常现象要主动揭示,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防范化解风险。风险部要排定大额贷款贷后检查计划,落实好大额贷后管理。

5.4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信贷风险防范系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对信贷风险起到重要的预防、控制作用,能够提前预防给G市农商行的稳定发展带来的信贷风险隐患。

5.4.1完善信贷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库

全面完善信贷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库,主要采用科学化的计算机技术及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G市农商行要完善信贷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库,包括以下两个层级:第一层,总行一级信贷风险预警信息数据库,包含总行宏观层面的预警目标信息及支行详细的信贷业务数据信息;第二层,支行二级信息数据库,主要内容是贷款客户的详细信息。在构建客户信用等级方法和信用评估系统的基础上,评估客户的信用得分,商业银行可以做出是否授信及授信额度等相关决策。通过对这两个层级的数据库信息进行交换,从而及时更新数据库的相关内容以及及时反馈预警信息。

5.4.2健全信贷风险指标体系

信贷风险预警的操作过程比较繁杂,为了准确反映信贷风险,需要采用计算机模型及数学方法对信贷进行综合计量。根据G市农商行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完善信贷预警指标可以综合考虑下四方面:一是信贷项目相关指标,即投资回收期率、还贷能力比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等;二是信贷内部控制指标,即控制环境指数、风险控制指数等;三是借款企业相关指标,包括定量、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包含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定性指标包含经营情况、信用状况等;四是环境指标,包含市场、法律及经济环境指标。因此,完善信贷风险指标体系,可以使G市农商行准确预估潜在风险,及时做出防范,化解风险。

5.4.3完善信贷风险预警决策系统

信贷风险预警决策系统是指在分析预警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信贷风险的分析,进而做出风险决策的系统。G市农商行可根据信贷风险指标的测定结果,把信贷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良好、一般、轻微危险、中度危险、严重危险。若信贷客户的综合评级在轻度危险及以上,系统就会提示可能存在风险,G市农商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应对措施,并将处理措施录入风险预警系统;若没有在规定时间录入处理方案,风险预警系统将持续提示,一直到处理完成。

完善信贷风险预警决策体系,还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综合衡量引起行业风险的诸多因素,如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信贷人员及其他人员,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二是及时做好信贷风险预警措施,根据财务要素分析借款企业的经营能力、还款能力,实时监测借款企业相关账户的各项具体指标,预判其风险呈现形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5.5重视信贷管理人才的培养

进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布局人才兴行战略对银行至关重要。金融服务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最大的风险也源自人的方面,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银行才能有效预防风险、安全稳健运行。同时,银行的竞争力强弱,不应该仅仅看其存贷款规模和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其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使用能力。G市农商行需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信贷管理人才、定期组织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5.5.1引进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才

筑巢引凤,招募精英人才。G市农商行应秉承“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发挥“洼地效应”,积极引进具备保险、证券、信托等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信贷管理人才,打造具有专业知识、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因此,G市农商行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当打好三张牌:一是给予优惠政策,让人才感受到自我价值;二是搭建成长平台,研究制定了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等专业人才考评及管理办法,完善各岗位人员考核,让人才看到前途和未来;三是营造和谐环境,让人才享受到愉悦的工作范围,体会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才引进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对G市农商行信贷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

5.5.2提高信贷人员风险防控意识

G市农商行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加入到信贷管理活动中,学习并了解信贷风险的重要性。信贷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信贷风险防控意识,G市农村商行的信贷人员要能及时察觉到银行面临环境的变化,准确捕获银行可能遭受的风险。要不断增强与其银行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学习与合作,掌握相关信息,及时汇报在信贷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风险及应对措施。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才能预判银行可能遭受的信贷风险,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

G市农商行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贷人员的行为。在考核方案方面,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严格执行。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分工方案,明确在岗员工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对各支行的信贷风险情况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分析原因,并对于风险控制不严的管理人员及信贷人员予以严肃处理,使信贷人员养成关注信贷质量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要调动员工积极主动的热情,推进不良贷款清收的考核奖励办法,并推行到每位员工,加大奖励力度,对收回不良贷款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表彰。

5.5.3加强信贷人员业务知识培训

G市农商行应该根据其信贷业务开展情况,定期组织信贷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坚持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拓眼界、解放思想。一方面定期组织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培训,规范信贷人员的职业行为,确保每位信贷管理人员熟悉最新的信贷政策及相关的操作流程,增强信贷人员廉洁自律的意识。同时,鼓励信贷人员少坐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多到农户家中、多到企业去,主动走访市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在全行范围内营造在岗自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自学与岗位相关的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取得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在以后的干部提拔过程予以中优先考虑。在G市农商行A支行的检查中发现的诸如未签订法律文书送达地确认书、信贷合同签订未落实双人核保、风险分类频次不符合规定等问题,都是信贷业务中最基本要求,但部分客户经理竟茫然不知或默然视之,可见他们在信贷业务知识学习掌握方面严重欠缺,对违规操作或失职行为带来的后果亦是稀里糊涂。因此,G市农商行要定期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业务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传授信贷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促进信贷人员掌握并落实业务操作要求,提升业务操作水平,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度,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滋生的不良影响。

X文献

[1]亚当•史密斯《国富论》,商务印书馆,2002.

[2]JRMalhotra,Skees.Differentiaitngbetweengoodcreditsandbadcreditsusingneuro-fuzzysystems.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2015.

[3]ArindamBandyopadhyay.Studyingborrowerlevelriskcharacteristicsofeducationloaninlndia[J].IIMBManagementReview.2016,2.

⑷ZeljkoJovic.TheInteractionBetweenFXandCreditRiskasanExampleofIntersectionofMonetaryandFinancialStabilityPolicyGoalsTheCaseofSerbia[J].JournalofCentralBankingTheoryandPractice,2016,5.

[5]M.Punniyamoorthy,PSridevi.IdentificationofastandardAlbasedtechniqueforcreditriskanalysis[J].Benchmarking: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6,23.

[6]GuilhermeBarretoFernandes,RinaldoArtes.Spatialdependenceincreditriskanditsimprovementincreditscoring[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6,249.

[7]KensukeKato.Long-rangeIsingmodelforcreditportfolioswithheterogeneouscreditexposures[J].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2016,462.

[8]MehdiBeyhaghi,NadiaMassoud,AnthonySaunders.WhyandHowDoBanksLayoffCreditRisk?TheChoicebetweenRetention,LoanSalesandCreditDefaultSwap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17,42.

[9]ElisabettaMafrolla,EugenioD'Amico.Borrowingcapacityandearningsmanagement:ananalysisofprivateloansinprivatefirms[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017,36.

[10]F.ToddDeZoort,AnneWilkins,ScotE.Justice.TheeffectofSMEreportingframeworkandcreditriskonlenders'judgmentsanddecisions[J]J.Account.PublicPolicy,2017,36.


信贷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