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0
浏览6 W 区税务局风险管理运用三方信息的改进建议
6.1完善制度保障,扩大信息采集面
6.1.1完善保障制度
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确保第三方涉税信息科学合理地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虽是提升征管效能的重要方式,但它的概念、方式没有法律法规层面上的规定,第三方信息也没有法律层面上明确、完整的规定。为了确保发挥最佳风险预警作用,在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应用第三方涉税信息。
(1)完善规章制度。为了扩大信息采集面,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势在必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不仅如此, 还应当在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方面明确具体操作,鼓励各部门主动积极的参与协税护税。各相关部门应当熟知社会综合治税中各自的权利与应尽义务,确定传输数据的时间与形式,同时对于政府部门以外的新闻媒体、普通民众和各行各业应明确提供第三方信息时需要承担的责任。
(2)完善信息共享激励约束机制。主要从建立完善可行的绩效评价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两方面进行。首先绩效评价制度需要按规律及时的评估政府各部门信息合作应用、信息质量和资源共享等,区政府绩效考核过程应表彰奖励业绩优异的部门并通报处理效率低下的部门;其次为了加快经费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的推进,年度财政预算应包括提供涉税信息的必要开支,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方式,表彰鼓励对促进社会与经济效益作出重要贡献的部门;最后是营造综合治税环境,环境对于第三方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传递具有土壤性的作用,由于当前 W 区存在综合治税氛围不浓的问题, 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第三方信息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综合治税环境氛围。
6.1.2扩大信息采集面
(1)拓宽部门信息采集面。目前,第三方信息采集面已几乎覆盖政府的职能部门,然而对于银行、海关掌握的涉税信息还因敏感等原因无法汇入三方涉税信息的集合,信息采集范围局限,同时银行等部门掌握的信息较为重要,是分析企业资金往来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议增加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海关以及如辖区内的税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会中介机构合作单位,丰富涉税信息的收集平台。
(2)拓展互联网信息采集面。随着“互联网+税务”时代的到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家战略、大势所趋。第三方信息来源伴随纳税人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及新闻媒体就是信息采集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在平台中接入互联网信息采集接口,充分地挖掘互联网信息,从互联网实时关注、获取相关涉税信息,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及时、全面、可持续的信息来源。
6.2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数据分析深度
6.2.1提高信息化水平
为了高效快捷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税效率,分析包含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反馈等多个环节的信息流是关键。目前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虽大致规定了格式和标准,然而仍然普遍存在大量问题,总体而言,没有完善的整体的规划与开发目,不易采集,所收集信息不全面,而且成本增加等,比如多次采集、无效采集、采集标准不一致以及口径有差异等,目前 “金税”三期工程的四个系统建设之一的外部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即为了提高信息利用率,税务部门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处理第三方涉税信息交换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当与有关部门共享信息,联网规定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全方位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当包括税收所有业务的综合信息。
6.2.2增加数据分析深度
(1)建立完善高效的机制。为了建立可以有效传递和使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信息应用机制,税务机关应当促进工作流与信息流紧密联系,尝试创建分析—评估—检查—管理,层层深入,各部门互相配合,高效协作的互动机制。各个部门应当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所在,因此还需根据高度集中的庞大数据量构架分析利用制度, 确保分析、评估、检查、管理各方面责任明确。通过此项措施为税收风险应对提供依据。不仅如此,为了创建更好的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与应用机制,还应当评价预测涉税信息的利用率反馈并逐步提高数据信息质量。
(2)进一步优化数据传递标准,根据税收风险管理对于数据的需求,制定统一的数据传递标准和数据传递格式,剔除垃圾数据和错误信息,科学规范地报送。重点采集金额大、品目复杂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归类。同时根据往年第三方信息应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台账,总结出风险性较高的信息类别,为了便于填写第三方有关信息,促进税务机关进行高质量风险应对的效果,应当增强信息匹配的效率,因此要进行严格筛选,选出层次和深度有适宜风险管理的信息。
(3)借助平台。扩大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作用,开发先进的技术设备。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税平台,完善各种技术设备的配套使用,如分析软件与分析模型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税务”也应运而生,为了促进数据分析智能化发展,应有效的结合应用软件和税收征管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各行业各种类型与规模纳税人的详细数据和资料,建立应用软件和相应的分析模型比对剖析指标。
该系统可以自动分析输入纳税人信息,对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全面详尽的“体检”,详细剖析各项数据并与已建立的分析系统模型比对,指标出现异常时通过红色预警告知。
6.3加大信息需求,提升风险应对质效
6.3.1及时推送疑点数据
重庆市 W 区税务局第三方信息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风险控制部门未对信息进行及时的筛选和疑点确认,因此借助优化后的平台,系统自动将第三方数据与征管数据进行比对后,由税收风险管理局按天或按周将疑点推送至各风险应对单位,有风险应对单位对风险疑点作出核实,避免数据的滞留和过期现象。
6.3.2强化对第三方信息风险任务的考核
第三方信息风险任务作为全局风险应对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风险管理局要加大对第三方信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任务的复核力度,对风险应对成果纳入绩效作出考核,提升应对质效,防止低质量、应付的现象发生。
6.4构建一体化平台,畅通运转渠道
6.4.1构建一体化平台
“互联网+税务”要求税收风险管理也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根据税收风险应对流程,构建信息采集、信息筛选、风险任务识别、风险任务下发、风险任务反馈、风险任务考核的一体化平台。系统对第三方信息进行直接接入,设置风险指标库,实时开展第三方信息、纳税人信息和征管信息的比对,借助辅助分析监控系统,对税收风险进行预警。为了更高效地处理大量信息,可以创建关联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平台;税务机关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包含全部税种、全部工作环节的应用平台, 形成相关部门,省局,总局信息互通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应当可以实现信息采集加工、信息比对分析、风险疑点确定等第三方信息应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的全流程。该系统的功能多样完备、稳定安全,还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而且监管控制严密。
6.4.2拓展平台功能
由于当前W 区系统功能不完善,需将平台功能扩展为集新闻公告、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分析比对、报送评价、数据分发、“互联网+”、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系统。在数据分析阶段,可根据各部分汇总的综合性涉税信息,自动归纳总结风险点,并按照风险点的多少对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排序。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将外部与内部的数据收集汇总,便于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使用。外部数据包含多种形式的数据,如政府部门征管采集数据、交换数据与互联网搜索数据等各种形式的外部数据可以用开放式数据接口导入并统一放在中心数据资源库中存储。
6.5组建专业团队,推行税务代理
6.5.1组建专业团队
(1)培养内部人才。实行专业人才团队化,组成专业人才团队,对第三方信息的采集、交换、运用和成效评估进行全流程的全面性、专业性的统筹规划。要在实际三方信息应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运用、培养人才,建立第三方信息运用人才库,同时对风险应对人员进行风险应对的专业分析、应对培训,不定期进行业务能力测试与考核,畅通业务交流与学习的渠道,不断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税收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保证第三方涉税信息管税的人力资源支撑。
(2)组建专家团队。W 区税务局虽然人员较多,但具有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职业资格的人员较少,因此除了培养内部人才之外,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在税务系统外招募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对税收风险的深入分析和第三方信息的高效率运用提供帮助。
6.5.2推行税务代理
当前 W 区税务局固定户纳税人达十万余户,素质参差不齐,征管难度大,税收风险高。推行税务代理,宏观上有利于依法治税,微观上有利于完善税收征管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全区范围内推行税务代理,可以增加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准确性,保证第三方信息同征管信息的一致性,降低因纳税人客观能力不足造成的税收风险。
6.6建立保密机制,强化安全保障
第三方信息涉及到纳税人的隐私和商业机密,信息的传输和使用需要健全的信息保密机制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税务部门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6.6.1建立信息保密机制
信息接触人员需要遵守保密规定,专人实名制负责,保密级别高的信息应签署责任明确的保密协议,保证除税收征管之外其余部门及人员不得应用第三方信息,严肃问责、严厉惩处泄露第三方信息的行为。
6.6.2强化安全保障
“互联网+税收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当集中资源强化信息安全检测系统,做好网络信息泄露的预防和核查工作,严厉打击。为了确保合法利用信息,需要遵循信息保密法规。可以采用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授权管理涉密信息,强化监管身份认证与存取访问过程,优化升级信息库,实行信息应用痕迹化管理,确保第三方信息不被用于除税收征管工作外的其他领域。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7.1研究结论
在“互联网+”趋势下,税务总局已把完善数据管理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作为建立优质高效税收征管体系的战略支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驱动器”。为了使税务机关掌握充分的税收信息并判断纳税人申报的涉税信息是否准确,可以利用第三方提供的涉税信息,为税收风险管理的预警提供了数据来源,为更好的管理税收风险提供了根据和线索,同时也为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来源,税务机关税收风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为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与征收税务管理能力作了详实有力的补充。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选取重庆市 W 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的案例,发现当前第三方涉税信息在风险管理上运用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度、提升征管质效、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方面成效明显。
(2)当前 W 区税务局第三方信息在风险管理的运用过程中仍处于人工为主、系统为辅的低智能化阶段,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税务”关于大数据互通、发散的思维, 存在制度支撑薄弱、数据质量低、信息化水平不够、风险应对成效不尽如人意的弊端, 离“互联网+”要求的数据管理要求还较远,不足以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税收环境,不满足当今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征管模式的需求。
(3)提出今后在制度保障、数据质量、平台建设、信息化水平、风险应对质效和保密机制方面更好地收集涉税信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7.2研究不足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重庆市 W 区税务局在税收风险管理应用第三方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但由于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的应用实效性问题。由于税务机关在机构合并前,原国税、原地税对于第三方信息产生的风险应对成果的统计方法不一致,本文没有涉及第三方信息引入到风险管理中所带来的效果验证。
(2)由于未直接负责第三方信息的相关工作,重庆 W 区税务局第三方应用的现状及运转流程了解不够全面,未能提出具体的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建议,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建议还停留在原则上、理论上的泛谈,有待于深入研究。
(3)当前对于第三方涉税信息更多侧重于政府其他机构,对于互联网信息的采集、甄别、利用水平较低,素材极少,“互联网+”思维也体现得不明显。
最后,感谢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在沮丧、后退的时候有重新面对学习的力量, 他们的陪伴为我每一个夜晚的写作注入了一针针“强心剂”。
感谢理工大学、感谢老师、感谢家人,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