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
关于我们
管理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金融证券论文
法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MBA硕士论文
艺术论文
财税论文
公共关系论文
理学论文
工学论文

互联网学位论文,风险管理学位论文,税务机关学位论文

2022-11-13 15:58 2431 浏览

1.2.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税收管理方面工作中第三方信息的地位愈加重要,并且其效用愈加明显, 因此国内学者就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愈发深入。

其一为第三方信息直接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相关数据以进行充分地比对分析。目前,风险管理可谓直接引导着税收管理的大体方向,其为当今税务机关所遵循的策略中心,同时第三方数据又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比对数据基础。姚键(2015) 认为数据是税额确定和税款征收的基础,也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数据质量是税收风险管理的保障。李汉文(2013)等将第三方涉税信息定义、内涵和意义作简要梳理, 并充分论证了利用第三方信息作为重要的征管方法的意义。陈树存(2014)等认为第三方数据信息的收集与范围,决定着比对、分析、利用的效率,是基础性工作。

其二为第三方信息好坏关乎税收风险管理的质量。孙开(2015)等指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巨量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均可经过专业人士发觉、分析并处理后应用于我国税收风险管理中,因此若想较大程度地提高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 必须将其掌控。宋文军(2004)提到,为了能有效处理税收征纳两方所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必须将税务机关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多同时增大其收集的信息量。徐珊(2011) 等则针对相关方面信息不对称情况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目前阻碍政府税收征管工作的关键难题,因此其提出对策,表明第三方信息的共享可以破解该难题并对新型的税收征管方式做出了展望。单亮(2018)等的观点为, 第三方信息很大程度上更为贴合实际,因此可用其判断纳税人申报内容是否可信,更加限制纳税人的行为,最后使纳税风险减少,提升其税收遵从度。郑开如(2018)认为税收征管相关资源并不是无穷尽的,因此相关工作应该基于纳税人遵从的自发性, 并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引导方向,因此为了提升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及加强税收风险管理,需进行第三方信息的搜集利用等工作。

国内研究人员认为,将第三方信息转化为有效信息是将其应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为了确保纳税人当期纳税申报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且无造假现象,需要挖掘第三方信息资源,将“税务信息系统数据”、 “第三方数据”与“纳税人所申报数据”三方面数据展开对比分析。蔡自力(2012)对于第三方信息应用这一方面展开了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其具体由信息采集环节、信息应用环节和信息输出环节这三个方面进行。除此之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至关重要。应完善如应用信息技术等等各类相关措施,建立出一个信息共享及协税护税体系,该体系具体由税务直接掌管,以政府作为主导,各个工作部门相互合作并且社会公众广大参与响应。刘雪莹(2017)主张与如财政及公安等多方政府部门互帮互助,相互配合,以便创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共享及第三方信息交流两个平台,从而使各方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并且能够使数据采集体系更加完备且科学。陈龙(2018)提出,为能更加简易便捷地获取信息,可通过当时计算机技术与国内如银行等有关部门应用的系统相结合,从而各个部门均能以此来按需共享或获取信息,并且各方之间交流沟通程度也得到加强。刘尚希(2016)建议对于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协税主体,按照资金信息流实行源头控制,设立法定协税主体, 并明确相关权责。在若干年的摸索及实践后,目前税收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主要以税收风险管理这一方式而展开的模式,各级税务机关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实践逐渐成熟,但仍会有所欠缺。

吴启迪(2017)认为第三方信息披露与纳税人隐私权存在冲突,第三方对纳税人秘密的泄露,会导致法律法规和侵权的风险。赵岩(2018)提出税收征管是基于涉税信息而进行的,因此若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出现,则绝大几率会导致道德风险及逆向信息选择的情况出现,或是导致更严重的结果出现,即税款流失。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14)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了国内相关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其具体表现为,目前税务机关所得第三方信息并不适于进行税收风险管理,且其信息采集方面缺少相关的规定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准确,另外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并未得到整理也未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使第三方信息应用方面工作难度增加,效率也并不理想。何良(2013)指出,目前国内于第三方信息应用方面缺少充足、恰当的技术,导致如银行等等各方信息无法添入税收管理系统中,从而使应用方无法对各数据对比分析。肖玉峰(2018)认为外部信息应用方面,第三方信息在实际应用上,仅仅在一些基础性数据共享方面取得了成效,有效信息占比小,像金融机构所拥有的如纳税人支付或收益等等动态信息,如今因其内的保密制度而不能进行及时共享及交流。张旭梅和李博华(2017)分析在现实实践中,我国第三方数据的运用没有形成体系,对于第三方数据的认知不足,导致对第三方数据的挖掘层次不高。

1.2.3文献述评

从上述国内外对于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看,第三方信息的重要性已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第三方信息借助其客观性的优势,与税务局征管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利用,可有效地减少税收流失,改善信息不对称度,提升纳税遵从。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获取、整合、分析信息有了质的飞跃,挖掘层次不断深入,数据有效利用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对于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比如数据分析不够深入、信息泄露等等。

但是,由于第三方信息涉及的范围较广,税收风险管理内容涵盖多,综合治税牵制较多,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过程研究较少,流程不清晰;其次,国内外多数研究的内容是第三方信息应用于税源管理,对于税收风险管理的预警研究较少;最后,很多研究重点在于广义上的全面研究, 通过研究得出适用于所有税务机关的结论,但是对于三四线税务机关并不适用。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三方信息的风险预警价值,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本文将找到适用于重庆市 W 区税务局第三方信息应用实际情况的措施和方法作为研究重点。

1.3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研究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信息作为税收信息的一部分,能够运用“互联网+” 融合的核心,有效地充当融合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信息的角色,处理当前征纳两方所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且证明了风险管理中所涉及信息的可信度及可靠性。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确保风险管理效能,发挥它的协税护税作用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奠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内税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本次研究通过系统地分析第三方信息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补充协作作用,通过案例摸清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对税收风险管理模式、流程的影响, 并就目前状况作出应对措施研究,旨在帮助税务机关能够将第三方信息的使用效率大幅度增加,并针对有利于税收风险管理向前迈开脚步,踏上现代化及信息化的新台阶提供意见和建议。

1.3.2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从综合治税角度入手,借助“互联网+税务”的信息共享、融合理念, 以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出发点,主要探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第

三方涉税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应用在税收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的运用情况。首先引入第三方涉税信息和税收风险管理等概念和相关理论支撑,然后引入重庆市 W 区税务局风险管理应用第三方信息概况,接着引入对重庆市 W 区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现状总结,评析实际应用中实现的成果和产生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提出通过宏观上完善相关法律,微观上建立涉税共享制度、优化综合治税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建议和措施,以优化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已有的国内外相关资源的批判吸收,研究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的运用背景和重要性,通过流程的顺序揭示其运用流程,通过问题的分析总结其完善措施,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②系统分析法。第三方信息不仅涉及到税务机关,还要涉及到政府其他职能机构、银行等外部的社会资源,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要以税收共治理念出发, 把第三方信息作为提高纳税遵从度、堵漏增收、增强服务水平的全局性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作进行分析,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找出存在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案例研究法。通过的具体项目案例的研究,以重庆市 W 区税务局风险管理应用第三方信息为切入点,分析第三方信息对于税收风险管理的运用现状和实际效应。

1.4.2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第三方信息

在税收关系中,税务机关是征收主体,纳税人是纳税主体,而第一方涉税信息指的是个人及公司自行给予的信息;第二方涉税信息指的是税务机关内部的信息及由税源管理人员收集的公司运营相关信息;第三方涉税信息指的是涉税信息,而其源自于如银行及政府等各个部门或者产业。简而言之,第三方信息涉及到税收征管方面,其详细定义为,除了纳税人及税务机关的信息之外,还包括一些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 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了解到的、能有效体现出纳税人的产品生产流程及销售渠道的、与税务的征收有关联的其他信息。

第三方信息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作为参照来更好地判断纳税人所申报内容是否完整且符合实际;其二为用以完善税务部门的信息;其三则可用以加大税源监控及税收征管的力度。而如今税收征管工作越来越难、相关风险逐步增大,使其愈加引起税务部门重点关注,同时,各国对于此方面的研究重心都趋于一个问题,即怎样以第三方涉税信息的搜集及应用来强化税收征管。高效地利用第三方信息,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设计并使用针对第三方的信息化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这意味着第三方涉税信息的系统化和简明化。因为第三方的主体比较广泛,从个体以及个体工商户, 到相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再到政府部门,主体身份的复杂性也导致了信息的复杂性, 这些主体所拥有的信息不仅数量多而且格式不尽相同,并且采集数据所用的标准也有所差别。

2.1.2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从风险承载主体上分可分为企业税收风险和国家税收风险。企业税收风险指的是企业因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纳税规划、等内部因素和产业政策、经济形势、税收法规等外部因素导致企业遭受财务损失、法律制裁和名誉损失。国家税收风险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在征税时由于征税的式以及相关税收法律条款的缺陷而导致的税收损失。

税收风险的存在让税收风险管理应运而生,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税收征管以及现代管理科学互补的结果。具体而言,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制定的税收风险管理的运行流程和理论架构。它能够使大家自觉缴税,并减少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个管理体系包含多个步骤,首先要预测税收风险,

其次要判断税收风险属于哪个等级,还要制定出现问题后的解决办法等等,所有的步骤环环相扣,以尽量降低风险。在当下“放管服”改革视阈下,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是在建设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下规范税收秩序,降低税收流失风险的重要举措。

2.2理论基础

2.2.1行政协助理论

行政协助指的是某一个行政主体出于特定的需求,向其他行政主体寻求帮助的行为,其他行政主体会根据情况施以援手,但是他们双方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由以上对于行政协助的解释可知,它应该具有三个特征。首先,要想获得行政协助应该由寻求帮助的行政主体向其他行政主体发出请求。只有经过这个步骤并获得批准行政协助才能够正常开展。如果忽略请求这一步骤而私自帮助其他行政主体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其次,请求帮助的行政主体与被请求者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所以,行政主体自身存在隶属关系的帮助并不在行政协助的范围内。还有其他几种协助也不再行政协助的范围内,如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的社会协助以及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协助等等。最后,行政协助一定要满足的一点是此协助必须有现实需要或者法律依据。由于行政协助涉及双方甚至多方,为了提高办事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国家对于需要行政帮助的具体事项作了规定,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政单位才能发起请求。当然,还要根据事实情况,酌情处理。

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自 Akerlof et al.(1970)首次提出“信息不对称”这一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多方领域活动的影响。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从事同一活动的经济人双方对于这一活动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完全相同,也叫作不完全信息。该理论的观点是:在市场活动当中,买家和卖家掌握的信息数据不完全相同。掌握商品信息较多的卖家给掌握信息相对较少的买家传递信息的时候,就能从信息差中获得收益。而买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商品信息就会向卖家靠拢。这个理论作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相关的交易行为会受到影响。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信息质量不对称、信息数量不对称、信息时间不对称、信息获取源不对称四种表现方式。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税收领域, 则指的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税务机关与第三方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征纳双方对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等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税务机关既要保证财政收入,又要防止国家税款流失,

因此运用多种风险应对手段对纳税人的经营行为进行风险管理,然而纳税人出于“趋利”性的本能,或多或少存在少缴或不缴的侥幸心理和行为。由于在纳税人涉税数据掌握程度不同,造成了税务机关的“第二方信息”较纳税人的“第三方信息”在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处于下风,需要借助第三方渠道的信息还原纳税人的真实涉税信息。

税务机关与第三方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在于整合传输的渠道不通畅。地区和职能是划分我们国家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依据,但这一划分方式具有明显的缺陷。由于职能的不同,各部门收集的信息也不同,但一个部门有时也会需要其他部门的数据作参考,然而他们之间又没有成熟高效的信息传递体系,每个部门都是封闭的个体,综合因素导致各部门掌握的信息具有单一、匮乏的特点。信息不对称是以上状况的自然结果。事实上与纳税人有关的数据信息,都有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因为没有信息共享机制,所以税务部门获取这些数据信息都不得不通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新搜集整理归纳所需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有效性与真实性,由此可见第三方部门和税务机关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突出。

2.2.3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税收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致使纳税人无法按照税法相关的具体要求与标准进行纳税,从而造成税收流失形成的风险。税收风险是达到税收征管目标过程中的阻碍,税收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借助于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应对工作,与此同时,基于风险的特征以及相关的管理知识与理论,对纳税人开展风险分类工作,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避免税收流失情况的发生,也能够利用税收管理办法促进纳税人法律依从度的提升。税收廉政风险管理、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税制风险管理、税收流失风险管理等都属于全面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纳税人的欠税,偷税,逃税等行为以及不合理的税源监管机制、税收征管方式等原因,实际税收收入无法达到税制税法的要求与标准,这一情况发生率就是需要面对的税收流失风险。税制风险则指的是纳税人因为国家税收机制、体制、制度以及方案存在缺陷与漏洞而进行逃税导致出现风险。纳税遵从风险指的是纳税人个人因为相关的税收知识缺乏以及税收意识不强,所以未能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与法律进行纳税,因而造成个人的信誉受到破坏并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税收廉政风险与税收执法风险立足于税务部门这一视角进行分析,这一风险产生于机关管理缺点漏洞以及税务人员个人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出现廉政及执法混乱等情况之中。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了税收流失风险管理,主要的目的为最大限度地缩减税收风险,使得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化。

由风险管理理论可知,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评定、税收风险应对以及税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的程序,其中税收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基于涉税信息,税务管理人员借助于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点进行一一辨别,找出影响因素并总结特征。由于税收风险要素众多,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所以风险识别工作的开展比较困难,能否具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工作成果的高低。税收风险评定主要指的是基于风险特征以及风险识别结果,通过合理风险标准评估风险,基于量化指标将风险按照不同的等级排列,其中量化指标包括了纳税遵从度指标、纳税人满意度指标、税收效率指标等等,这一工作结束之后,便是税收风险应对这一环节,良好的工作效果需要税收管理人员科学、合理、专业地确定对策与办法, 基于税收风险点的特征、等级,以高风险与低风险进行区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可通过提醒服务、约谈咨询等办法应对低风险,与此同时,通过税收调查、纳税评估等手段应对高风险。风险管理评价主要指的是管理人员评估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评定以及税收风险应对这几个环节,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所使用的管理手段与措施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针对不足与缺点加以完善,促进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3W 区税务局第三方信息应用于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

3.1第三方信息应用背景

当前,随着国家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部门协作,强化税收共治已成为各级政府应对新形势,提升税收征管成效的必然选择。税收风险管理作为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和推动税收综合改革的导向,将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持续、渐进地向前推进。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共享成为预警、防控税收风险的支撑。第三方信息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税收收入,防范税收风险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通过传递涉税信息,将纳税人的一块块的“拼图”信息拼接成完整的涉税信息,掌握纳税人完整的经营情况,大大降低纳税人少缴税款的风险。

2017 年 11 月 1 日,《重庆市税收征管保障办法》正式施行,将征收管理内容考虑在适用范围之内,进一步改进信息渠道,协助要求,组织要求等,从而推动税收征管保障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所有的区域。W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对进一步加强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工作作出要求,这些都为第三方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和制度的应用前提。此外,互联网大时代来临,愈加复杂的税收征管环境使得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风险的几率不断增大,亟需各个部门加强信息交换共享、互通有无, 有效地降低税收风险,提升征管水平,因此,应用第三方信息进行风险管理是必要手段。

互联网学位论文 风险管理学位论文 税务机关学位论文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