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
关于我们
管理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金融证券论文
法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MBA硕士论文
艺术论文
财税论文
公共关系论文
理学论文
工学论文

个人金融业务商业银行转型学位论文

2022-11-13 10:19 2031 浏览

一方面表现为E地区的证券、券商以及保险公司不断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并且证券、券商以及保险公司在获得较高的收入同时,并不承担相应的风险。在这样的形式下,不仅可以促进资产管理的发展,也可以在相互经营发展中不断寻找更多的合作良机。

另一方面表现为E分行开放度提高与业务范围的全面化,进而引起了金融体制的变革,推动了混业经营态势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带动下,E分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摆脱传统金融体制的束缚,来寻求自身银行更大的发展空间。

3.3.2“大资管”促进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放宽,各种类型的金融子行业受到监管的认可,比如:证券、保险以及券商纷纷涌入市场,不断与传统金融行业争夺市场,资产管理市场走向混业经营状态。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二级分行,如何发挥自身的特色,在“大资管”激烈的竞争下,吸引客户,成为众多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E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大经济强市,连续十五年来保持内蒙古经济增长第一,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城市金融理财业务也十分成熟,E市的金融发展如若继续以企业单位为中心,在当下市场竞争环境下很难突破实质性的进展,争取较大市场份额的增长也面临诸多困难。相比之下,随着E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个体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闲置资金的增加,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因而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将目标定位于满足居民个人金融理财的需求,对于中国工

商银行E分行的长久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业务占较大比例,在银行的收入比例中,存贷款利差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然而随着“大资管”时代带来的利率市场化,使得E分行的整体营业水平受到较大影响。面对市场利率化的变化,银行收入减少,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身业务发展战略,拥有雄厚传统基础业务的E分行,在以往的金融业务体系中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是提高自身盈利水平的良好策略。

3.4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减少

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中的个人金融业务差异化不大,主要分为保本收益类与非保本收益类,保本收益类主要有基金、国债等产品,非保本收益类主要有“步步为赢”和“灵通快线”两款产品,但也仅仅是针对人民币的理财,产品种类不涉及外币、珍贵金属以及保险等其他业务,从该产品结构形式来看,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中的个人金融业务差异化不大,结构单一,而且近几年来没有突破性进展,尚处于金融理财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中的个人金融业务差异化根据本地区的地方特色而做出产品创新程度小,对市场的细分程度不够,尽管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创新与改革,但是从结果而言,远远没有达到自主创新与特色发展的要求。

此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的几款理财产品中,产品收益并不大,产品的内容与服务内容,产品的种类与服务种类缺乏有力的创新,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不能适应“大资管”时代的要求。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盈利的基础条件是利率差,然而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市场利率化受到冲击,E分行的利润水平也受到大大挫折。因此,根据当地特色,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类别,是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的必要之路。

3.4.2资产管理业务经验匮乏

在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化市场也未发展成熟起来,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一直以传统业务为主,例如存款、贷款等商业业务,通过传统的业务,E分行可以取得较为稳定的存、贷利差,收入规模虽然不大,但收入的情况较为稳定,因此,在传统的业务运行期间,E分行缺乏甚至没有业务创新的动力与计划。长期以往,导致E分行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积累资产管理的经验基础,对本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没有进行市场的划分与产品的创新,缺乏资产管理的业务经验。

“大资管”时代的来临,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其他行业的竞争使得商业银行

的传统业务受到影响。同样,在E市,证券、保险以及基金业务的发展,使得E分行原有的存贷款业务受到冲击,业务份额减少,存、贷利差减少,直接影响到E分行的营业水平,使得E分行将目标定位于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以及中间业务。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其他发展起来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较,在个人金融业务板块经验相对匮乏,业务管理经验不足,对客户的需求与反馈较弱,在个人金融业务上的营销策略不全面,导致E分行在个人金融业务板块处于一定的劣势。

3.4.3金融业务营销渠道单一

一方面,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在个人金融业务的相关部门设置无法与“大资管”时代要求的多元化、丰富化相适应,种类设置相对比较传统,对E分行推出的“灵通在线”理财产品以及“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等重大金融业务涉及太少,营销渠道局限于传统的模式,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成本高,积极性不强。在E分行开发与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类型时,缺乏与其他行业与部门的沟通与衔接,主要表现为本部门的营销往往针对本部门的产品与服务,不重视其他部门的联动营销效果,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将员工的个体利益与银行的整体业务相结合起来,缺乏对产品以及服务的深度挖掘与渠道拓展。

另一方面,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尚未形成线上、线下完善的整合营销系统,到目前为止,E分行线上营销渠道仍然局限于传统业务,对E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以及高消费群体的贷款业务缺乏线上产品与服务的营销,很难发挥线上便捷性、实时性与全面性的优势,而E分行线下营销系统往往自行运行,没有与线上系统相互融合。加之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差异化现象不大,在同行业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在营销与宣传方面也相对处于劣势。加之营销人员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个体利益与银行的业务相关联性不大,导致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在金融业务营销渠道方面形式单一,持观望态度。

3.4.4存款动机化严重

“大资管”时代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增设了合理投资、购买保险、购置住宅等不动产及其他私人理财业务以及贷款服务业务,个人存款业务不断减少,并且金额大多集中于50万元以下,E分行存款动机化明显,根据E分行个体居民的金融行为,个人金融的理财业务短期化明显,大多偏向于3-6月,揽储现象十分明显,不利于E分行金融业务大规模、多样化发展。

另一方面,季节性、年度性效应明显,无法与“大资管”时代要求相适应;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存款动机,尤其是季节性末尾、年末,E分行往往推出一系列金融理财产品,吸收存款,变相揽储。

根据相关情况了解,从2014年-2015年E分行理财产品数量同比增速对比分析,尽管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近些年揽储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其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尤其是在个人金融业务板块,存款动机化严重。

3.4.5缺乏专业的理财团队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的团队大多是传统的存款业务人员,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发展,E分行逐渐增加了购买保险、购置住宅等不动产及其他私人理财业务,开设了网上银行业务服务,但是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在该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财团队。

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正是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于2015年开设了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尝试对理财业务进行专业化管理,但是长期以来,E分行的理财业务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程度,专业化的理财业务团队没有得到解决。E分行推出理财产品后,很多专业性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从E分行目前的理财团队来看,大多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团队成员,其营销模式、管理方式大多沿袭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在进行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也缺少相对应的专业化培训,缺少专业型经理以及人员的经验分享,在这样的团队管理之下,不利于E分行的产品设计,销售拓展以及业务的创新。尽管在实际经验中E分行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分享,但是在风险的预防与管理方面没有形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给E分行带来了严重的制约,选拔、培养以及挖掘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已经成为E分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

第四章“大资管”下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国外发展现状与启示

4.1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4.1.1国外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渊源

国外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起源于信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由英国颁布的关于土地赠予限制内容的《没收条例》而引起,许多英国民众为了逃避条例的规定,促进了民事信托的发展,为以后的个人金融业务奠定了基础。民事信托之后传入美国,在美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民事信托制度上建立了适应本国行情的营业机构,成为了现代个人金融业务商业形式的渊源。之后随着经济进步与相关法理制度的完善,个人金融行业在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开来,成为国际中个人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

个人金融业务最初的形式——民事信托产生于英国封建时期,主要应用的内容主要是土地的转让与继承,但因触动上级的利益,最终没有得到法律的支持。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起初以非营利形式运行,财产的拥有着和被委托者大多是亲朋好友。进入17世纪之后,民事方面的信托制度被广泛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对受托人的信誉要求、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以信任为纽带的金融业务,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发生,以及提供法律层面的保证,很容易引起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纠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1883年,英国政府针对金融市场出现的该类问题,颁布了针对该问题的《受托者条例》,以此来管理个人金融业务的规范。时隔13年

之后,英国政府于1896年,颁布《官选受托者条例》,条例中详细规定了选取受托者的条件范围,并且对受托者人员的选取进行政府干预,进一步规范了英国的个人金融市场。以此同时,英国公益性质的信托制度开始向商业性金融业务转变,受政府干预而选取的受托人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报酬,推动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逐渐走向成熟。到了“大资管”时代,伴随着混业经济的到来,英国个人金融业务的种类与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化,以往以公益性质的中间业务也没有消失,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公益性与商业性的个人金融业务相得益彰地发展起来。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美国积极学习借鉴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在民事信托基础上,创新发展适应本国情况的个人金融业务,以营利公司定的形式广泛开展开来。在创办开始,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居民管理财产,确立遗嘱等事项。随着经济发展,居民需求的增加,专业性的金融得以建立,为个人金融业务的专业性机构设立奠定了基础。

4.1.2英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在“大资管”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4.1.2.1创新发展环境

进入“大资管”时代,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仍然保留了历史传统中的“民事信托”特点,带有该模式的业务在英国当今的个人金融业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英国历史中带有“法人信托”形式的个人金融业务占据个人金融业务的五分之一;即使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在办理遗嘱以及个体资产管理方面仍然保留着历史的传统。根据近些年,英国的个人金融机构发展较快,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英国的个人金融机构大约有300家,将近三分之二的机构组织已经取得了联合会会员的相关资格,其资产份额占据市场闲置资金的90%以上,整体的个人金融资产规模由1883年的30亿英镑已经发展到目前的200亿英镑以上。

在新时期下,英国的金融业务主要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由以往的遗嘱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方向逐渐向个体财产管理与财产服务咨询方面转变,“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英国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个体财富的增加,不仅仅对英国个人金融业务的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求的数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英国个人金融业务以及中间商业务海外环境也越来越成熟,投资海外成为英国个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新环境,随着“大资管”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金融业务得以快速有序发展,为英国个人金融业务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与条件。

4.1.2.2业务模式创新

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之下,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主要表现是财产收益模式:财产收益模式主要指对相关财产的收益进行评估,并且建立在信用增值的基础之上。英国的财产收益型个人金融业务主要分为民事业务与商业业务两大类,民事业务主要处理个体居民的财产管理与财产咨询等方面,商业业务主要针对个体工商以及私人企业相关业务,并且以民事业务为主。英国的个人金融业务最初起源于历史中的信托业务,主要处理个人私有财产,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最初的受托人选往往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信誉程度以及评价来确定,往往由一些律师、牧师等职业群体担当,并将此担当看作一种社会的信任与荣誉,在最初的民事业务当中,受托人出于对自身职业的荣誉感,往往不收取中间费用。在最初的民事金融业务中,委托人的财产类型往往以不动产为主,例如自己的房屋、土地等财产,将其委托给受托人,委托其对财产进行管理、销售以及出租等业务。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受托人开始收取一定的中间费用,受托人的选取也越来越商业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意愿对其财产进行管理,到期之后,将其本息一并归还给委托人,并从中收取一定的佣金。其模式流程如如所示:

2012年,忽诗佳在其制作《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中从个人金融业务的概念界定与价值目标入手,将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定义为为客户提供资金保值与升值的服务业务,并肯定了其个人金融业务为客户以及银行带来的双赢作用。2015年,罗苓宁在其著作《大资管时代银行发展之路》中结合国内资产规模以及发展速度,阐述了我国步入“大资管”时代的背景,并从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所占比例来看,提出拓展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大资管”时代下的必然选择。同年,罗思琦在其著作《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中,分析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不断流失的原因,并将其归纳为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性不足与品类的单一,要想取得长远发展,需从差异化与特色化角度分析。在国内研究综述中,大多数文献著作偏重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与我国当下的“大资管”时代发展不成熟有关,银行业务的发展体系与模式尚不完善。

在国内,西方的信托制度作为相关金融机构被引进来,但在信托功能的基础上,与国内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提出多元化、创新性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商业银行也积极开展自身的个人金融业务,拓展自身事业。虽然最初的理念借鉴于国外的相关制度,但是国内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研究仍然是立足于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对个人金融业务的功能定位以及相对应的措施策略提出了诸多见解。通过对国内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研究多集中于功能单一、创新力不够以及发展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虽然文中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但是缺乏具体国外案例的分析,缺乏从国际经验找到具体的经验启示,更没有从国内某一特定区域的商业银行分析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1.3.3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经济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对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材料与状况多方面了解,在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具体有: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网站知识、期刊、文献、专著等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并且对相关资料与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与梳理分析,对中国工商银行E

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为论文的写作以及数据的分析材料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为相关案例,结合国内、国际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与状况案例进行对比,从英国、美国与中国个人金融业务的业务模式、创新发展环境以及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从而发现我国商业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不足与策略,从中找到相应的发展措施与启示。

(3)实际调查法。本文通过对E分行的实地考察,梳理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背景,以及研究的框架问题,结合国外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联系自己在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的所观所感,探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创新之道。

1.4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研究内容

全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个人金融业务业务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梳理与分析,提出其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研究目的,沿着问题发展思路,继而介绍了本文研究采取的方法与主要结构框架,将本文的思路线索阐释清楚。

第二章则详细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概述,宏观方面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大资管”的理论基础,具体介绍了“大资管”的概念及特征以及发展的历程;接着介绍了资本市场理论,为文章的基础研究做准备;微观层面具体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我国环境条件下,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生发展状况。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总体概述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的总体情况,然后分析了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定位,总结了E分行当下个人金融业务的产品类型,以及各自的运行模式。接着,联系“大资管”时代背景,与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分析“大资管”时代给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带来的影响;最后从六个方面总结出E分行目前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则立足于国际视角,先是分析国外个人金融业务的发生发展情况,然后选取国外代表英国与美国,从业务模式的创新、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环境以及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措施与启示。

第五章则着重介绍了大资管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与发展策略,从业务发展与业务转型两大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4.2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的是“确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先是从研究背景与环境方面提出,“大资管”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然后介绍其相关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接着从微观方面分析我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具体情况与问题,通过联系国外先进的经验与事迹,最后对我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那个业务的发展提出解决行措施。具体框架结构如下: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1“大资管”的概念及特征

资管,是资产管理的简称,大则是表示程度与范围,“大资管”指随着金融市场监管的不断放开,相关的资管业务不断放大与拓展;资产管理,指资产的持有者或者是受委托者一方,将自有的财产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资产的增值。“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对自己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与管理,从而为自己赢取利润。

“大资管”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总结:一方面从规模、范围方面谈起,第一表现为资产管理行业各类机构蓬勃发展,诸如商业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大量发展;其二,个体对金融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群体,其投资理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其三,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也越来越丰富,为广大居民群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方式与渠道,除去资管管理方面,其风险管理也逐步成熟。另一方面从其发展趋势与态势来看:其一,“大资管”的市场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不断放宽,各种类型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涌入市场,遵循市场的发展结构,符合市场的发展模式;其二,“大资管”国际化,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中的资产配置情况也越来越高效,通过不断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国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开放与国际化;其三,“大资管”科技化、信息化,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成熟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到资产管理领域,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科技化与信息化发展。

2.2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理论沿革

2.2.1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早期理论

个人金融业务伴随着商业银行的开展而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商业银行的真实票据理论,也称商业贷款理论,主要强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与安全性,贷款业务大多集中在短期贷款与商业贷款,忽略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1918年,美国《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论文中提出转换能力理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不局限于银行贷款,而是资产变现能力,将资源的配置转向证券行业,为银行的盈利提供了新的思路。1949年,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在其著作《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中指出预期收入理论,首次提出根据贷款人的收入水平来预算银行的盈利性,进一步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产生发展的早期理论可知:真实票据理论(商业贷款

理论)以及转换能力理论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初步产生,预期收入理论促进了个人

金融业务的初步发展。

2.2.2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理论

在传统的贷款业务理论之上,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负债管理理论主要提出通过银行扩大负债来增强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因此个人金融中一些新的负债业务应运而生,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主动购买理论和超货币供给理论。

主动购买理论认为,除了资产管理可以提升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主动负债、吸纳资金等形式获得,这一理论立足于银行的盈利性需求。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商业银行扩大金融产品,满足个人金融的需求。超货币供给理论认为提供货币仅仅是商业银行盈利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选择路径,投资顾问、代理销售,委托业务以及信息分析等多种方式,以此来扩张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理论可知:超货币理论大大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中间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扩展了金融种类。

2.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理论

随着电子科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货币流动性增强,移动端业务的拓展,原有的个人金融业务理论已经不太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业务中的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盈利性理论研究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建立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中,随着个人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网上投资以及信贷观念的开放,促进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个人丰富多样的理财需求。

在众多个人金融创新理论中,核心竞争力理论颇具影响力,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在核心竞争力理论中,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与其他同类竞争者的优势,重点打造商业银行特别而有独特的个人金融业务。不同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不同的特色发展独特的个人金融业务,在金融业中保持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近十几年来,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网上支付与投资手段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其服务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与便捷化,个人对金融业的好感度也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个人金融业务也不断创新与发展,满足并且创造个人更多新的金融需求,为个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理论

2.3.1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概念与特点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承担信用中介的商业银行针对居民个体或者单个家

庭推出的相关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总称①。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环境的特点:第一,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市场为风向标,客户为中心服务对象的经营理念;第二,针对我国不同的市场区域特征,商业银行广泛制定与当地个体居民投资理财行为习惯相统一的经营营销策略,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的理财行为习惯。第三,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融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越来越智能化与人性化,金融产品的含金量也不断提高,能够帮助个体快速准确把握投资商机。

纵观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运营与人工智能的运用,我国居民个人金融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其特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一,个人金融业务的种类与类型由以储蓄存款为重要形式,向着个体贷款项目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转变。其二,个人金融的办理形式也发生变化,由以柜台为主要形式,向着现代化的网络科技自助线上形式转变。其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逐渐与国家市场接轨。

2.3.2自由竞争市场

自由竞争市场又被称作完全竞争市场,它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用词汇,主要是指一种纯粹、无干扰、无垄断的市场竞争状态。要达到自由竞争的市场状态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市场作为一个宏观概念,任何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不会干扰到商品或劳务价格,商品或劳务的价格由市场供需确定;第二,市场是有很多的生产商、销售商同时存在,并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投放同类的、标准化的商品;第三,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够掌握与自身经济决策相关的完全信息,能够根据完全信息做出最优经济决策,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第四,消除市场准入门槛,任何一个生产者都可以自由进入任何行业或自由退出某一行业。自由竞争市场实际是一种理想市场竞争状态,纯粹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自我调节,但这种理想状态却是每一个成熟经济体所追求的目标。

“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实际就是金融综合业务愈加增多而演变成的新格局,这一格局的理想竞争状态和自由竞争市场的设置是相当契合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中,所有的资产管理产品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已趋近于产品同质化;其次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和金融产品的激烈竞争业态,已近似于让信息的不对称性逐渐减少,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完全信息来购买金融产品;最后,资产管理产品的价格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的前提下,近似于由市场供需情况而进行波动,不会由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参与个体去改变。2017年7月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里面用一个专题的形式,对我国资管行业的监

①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简介

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总结起来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资金的高效融通,即实现投资与融资的对接,把富余资金的使用权,以合适的方式和价格,让渡给资金需求方,并有效控制风险。这也明确了国家对于资管行业的发展是在风控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市场参与者进行自由竞争。

2.3.3资本市场理论

资本市场理论主要指资产投资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市场环境中,它主要定义投资者的必要收益率,详细解释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资本市场理论以著名的夏普——林勒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例,通过参数资产组合理论从中推导出资本市场的均衡模型,主要有以下几个假设条件:其一便是没有交易成本,没有税赋的负担;其二,参与市场的资产投资均为竞争者的关系;其三,在单一投资时期;其四,投资者以组合证券预期收益和标准离差为基础进行投资决策,;其五,投资预期具有一致性;其六,投资存在风险②。

在新的金融形式下,商业银行的收益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收益机会;具体风险主要有金融脱媒加剧,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减少,资产管理业务经验匮乏,金融业务营销渠道单一,存款动机化严重,缺乏专业的理财团队;具体的机会包括个人金融业务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在“大资管”金融时代背景下,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运用资本市场理论来阐述投资资产预期均衡收益与其收益风险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可以计算真实的无风险利率与名义无风险利率,还可以对风险溢价做出评估。另外根据资本市场理论中对投资者生命周期的判断,可以根据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或者退休后)对资产管理行为做出评价与建议。

2.3.4市场营销理论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理论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营销策略设计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向消费者提供相应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鉴于营销产品与市场中的产品性能有所不同,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理论也有所不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理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整合营销理论

整合营销策略是指在金融销售中涉及到的有关金融业务和产品的一系列营销整合,从服务或产品的构思、调研、设计到成品、销售,均有专门的营销部门对其部署和整合,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商业银行的最大利益的目的。

“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老业务发展后劲不足,很多商业银行纷纷根据自身特色推出各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例如“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净值

②韩双林,马秀岩.证券投资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08.

类投资产品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展开的联动营销战略。合理的预期应当是商业银行能够将自身的理财产品合理结合起来,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实现自身的整合营销与联动效应。

(2)新产品、服务营销理论

商业银行在设计、推出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时,营销中心要时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客户的切实利益,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符合受众导向的有针对性、高收益以及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注重与服务的升级,不断传播新产品或服务的概念,使得新的业务获得广阔的市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个金融机构都推出了特色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同的金融机构为自己的发挥职能制定了不同的金融理财计划,例如券商金融推出的资产管理计划等。根据其发展态势,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有必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个人金融理财计划,为其投资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全面化以及便捷性的个人金融理财服务。

(3)品牌经理营销理论

品牌经理营销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在维持自身的品牌文化、商业理念的过程中,还塑造富有特色的金融品牌产品与营销模式,使得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区别于市场中其他的金融理财机构,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同行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特色与优势,维护其特定的客户群体。

面对混业经营态势的不断上升,客户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证券、券商以及保险公司不断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使得商业银行的范围与开放程度不断开放,自身特色与其他行业也越来越融合。面对该类情况,商业银行应该立足自身特色,打造自身的品牌文化,例如下文中提到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服务,便是基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而非其他机构的特色开展,发挥传统商业银行的品牌特色与文化,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与品牌文化,积极开阔农村市场,创新“三农产品”,不断传播自身可信度、风控能力以及亲民性品牌文化。

(4)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引入期,金融产品或服务一般刚刚进入市场,往往采取渗透策略,加强营销手段以提高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对于成长期的营销理论,应该采取扩大金融业务的规模,保障市场占有率,该阶段经过引入期的营销策略,已经初步有所成效,客户群体也有了初步的规模,商业银行应该在保证自身金融产品的质量之上,细分市场,保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在成熟期,市场竞争最为激烈,营销策略也应从长远出发,及时修正以往的营销理论,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份额抢占市场。并且进行产品的改良,以进一步吸引新的消费群体,然后进行销售组合策略。在衰退期的营销理论要深刻评

估金融产品、服务的更新换代状况,决定是否继续以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具体可以采取保持、缩减甚至撤销等理论。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具体来讲,我国尚处于“大资管”发展的不成熟阶段,首先应该根据当下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丰富的研究成果,制定我国金融资产管理的可行之道,确立自身的品牌特色,打造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其次要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不断细耕市场,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要求,实现产品创新与服务的创新;然后,根据自身的产品特色与要求,制定整合营销策略,积极推广产品与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自身的市场份额;最后,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对风险的预防与应对,未雨绸缪,以实现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良好有序发展.

第三章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1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总体概述

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步入21世纪以来,E分行紧紧把握我国西部城市改革规划的潮流,积极推进自身的创新服务水平,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又好又快特色发展道路。

“大资管”时代以来,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将资产管理的质量与相关的风险管理,以及中间业务的收益效率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在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当中保持领先水平,尤其是E分行的经济增长值与回报率,还有资产利润率均保持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中的楷模。2016年,E分行位列全国二级分行的前30强,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最近两年,E分行进一步规划全面、科学、高效的发展之路,个人金融业务开展如火如荼,夯实自身发展的基础,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3.2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概况

3.2.1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定位与目标

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定位是以资金管理为主、财产性质的金融机构;E分行虽然历年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战略的调整,但是始终没有脱离财产的管理性质,这是其功能性质所在,也是其定位所在。中国工商银行E分行以客户综合性金融需求与服务为目标,整合银行的营销渠道与资源发展,建立起面向个人、机构以及公司的营销体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其提供综合性的金融理财服务。

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理财、电子银行等四大类型组成,其中存款业务一直是E分行的传统业务、支柱性业务,但是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个人更多地将资金分散在其他种类的理财产品之上,E分行存款动机化严重,近年来存款金额以及比例逐步下降,存款金额相对偏小;相对应的是,E分行的投资理财产品以及贷款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人金融的要求,在贷款业务中尤其以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消费贷款比例大,E分行自主研发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也吸引了高端投资的需求,也进一步推进了E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截止到目前,E分行发布的众多理财产品中,其中基金低投系列产品作为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低起点、低风险的特点对稳健性客户的理财需求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个人金融业务商业银行转型学位论文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