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
浏览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济南市黄巢村为例
摘要:现阶段,我国把建设“美丽中国”上升到了新的战略发展层次,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方向,国内外学者和一些省市地区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但是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统一标准,针对鲁中山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规范。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开展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科学地推动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新型乡村规划设计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寻找解决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的新策略,鲁中山区的乡村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文章在阐述美丽乡村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调研分析—方法总结—实践运用”四个步骤,确定了美丽乡村发展的研究目的,明确了美丽乡村研究意义,总结归纳了美丽乡村的相关内涵,运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国内外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归纳总结法,选取山东地区中典型的山区类型美丽乡村的实地调研,通过对泰安里峪村、淄博土峪村、威海王家疃村作为实地调研的对象,总结并分析了美丽乡村的基本概况、总体规划、特色设计等方面,对山区的美丽乡村的景观特质进行研究判断与总结归纳。将国内外对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得的成果,对实际案例调研所得的经验进行合理的融合,通过对山区乡村景观特质充分了解,尤其是鲁中山区的乡村景观,从乡村景观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从而研究了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包含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景观美学等,针对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发展策略,总结归纳出一套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取适宜的景观特质应用到济南黄巢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从而寻找到乡村景观发展的内核,为乡村的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济南市黄巢村的区位、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情况汇总,对黄巢村的优势和劣势进行SWOT分析,将黄巢村定位为集“生态宜居,茶园体验,文化纪念,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山区美丽乡村,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提出“一轴、一带、七区、十三景点”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以“山水乡村,红色黄巢”为设计主题山区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中将设计场地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村居生活区、中心活动区、综合服务区、茶园种植区、滨水活动区、农田景观区、生态保育区。对古槐祈福广场、黄巢纪念广场、民俗商业街、青枫绿屿、红色研学广场、栖风茶园,四方小院、瓜果飘香园、观澜小筑、柳林画堤等进行详细节点设计,其目标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保护和传承黄巢文化,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在节点景观的布局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黄巢村的道路交通系统,合理配置本地生长的植物,进行竖向上的设计和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景观小品的优化升级,注重污水处理与驳岸设计,最终将黄巢村打造成为一个景观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宜居宜游的鲁中山区美丽乡村。
关键词: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黄巢村;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美丽中国战略下的乡村景观建设
1.1.2 国家政策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1.1.3 山区美丽乡村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美丽乡村相关概念及内涵概述
1.3.1 乡村
1.3.2 美丽乡村
1.3.3 乡村景观
1.3.4 鲁中山区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调查分析
2.1 调研方法
2.2 调研内容
2.3 调研案例分析
2.3.1 泰安市里峪村
2.3.2 威海市王家疃村
2.3.3 淄博市土峪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鲁中山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3.1 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3.1.1 城乡规划学理论
3.1.2 风景园林学理论
3.1.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5 景观美学理论
3.2 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3 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3.1 调查分析研断
3.3.2 特质提取
3.3.3 总体布局
3.3.4 具体设计
3.4 现代技术手段在鲁中山区美丽乡村景观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济南市黄巢村景观规划设计
4.1 区域概况分析
4.1.1 区域概况
4.1.2 黄巢村基本概况
4.1.3 基址现状
4.1.4 SWOT分析
4.2 规划设计定位
4.3 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4.3.1 设计理念
4.3.2 设计原则
4.4 设计依据
4.5 总体布局与规划分区
4.5.1 总体布局
4.5.2 规划分区
4.6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4.6.1 黄巢纪念广场
4.6.2 古槐祈福广场
4.6.3 民俗商业街
4.6.4 青枫绿屿
4.6.5 红色研学广场
4.6.6 栖风茶园
4.6.7 四方小院
4.6.8 瓜果飘香园
4.6.9 观澜小筑
4.6.10 森林木屋
4.6.11 别有露天
4.6.12 入口小景
4.6.13 柳林画堤
4.7 专项设计
4.7.1 道路交通设计
4.7.2 植物种植设计
4.7.3 公共基础设施设计
4.7.4 建筑设计
4.7.5 污水规划设计
4.7.6 竖向设计
4.7.7 驳岸设计
4.8 经济技术指标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1]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及其价值探析[J]. 曹立,石以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2]基于生态导向的我国乡村建设策略探讨——美国生态村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 倪剑波,王浩文,任芳,程则全,温莹蕾. 小城镇建设. 2021(06)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重构——以渔村为例[J]. 杜璐,刘严杰. 现代园艺. 2021(08)
[4]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探究[J]. 欧林之,欧志文.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5]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实践研究——评《乡村景观规划与田园综合体设计研究》[J]. 匡丽春. 世界林业研究. 2020(06)
[6]法国农业农村发展进程及乡村文化的形成[J]. 林思岑. 中国果树. 2020(05)
[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美丽乡村景观评价——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 高瑜.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6)
[8]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设计探微[J]. 邹小杰,李少红,王晓静. 工业建筑. 2020(06)
[9]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系列之——威海市王家疃村[J]. 王慧玲. 农业知识. 2020(08)
[10]浙江山地型村庄景观风貌优化策略[J]. 蒯惠,董丽,舒心怡,沈倩,袁领兄,郝培尧.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