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
浏览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全球进入创新密集型时代,制造业正经历着生产网络和价值链结构重构的浪潮。中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相关性和驱动力。产业升级的过程包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共同特征,代表了国家一级的整体制造水平和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在世界百年前未有的巨大变化下,技术和制度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正在涌现。汽车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由成本和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但政策界和学术界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产业升级的总驱动力的理论角度,从抽象到具体方法,围绕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直接驱动力,制度创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和保障,系统调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汽车产业升级的历史背景和理论逻辑,提出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安排和对策建议。本研究内容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理论基础、技术与制度在汽车产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深入阐述生产模式改革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对汽车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汽车产业升级的影响;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确定理论基础。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创新理论、竞争理论、产业转移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等内容,重点分析了一般意义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内在本质。本文认为,虽然西方经济学对产业升级有很多见解,但马克思对技术与制度之间的动态历史关系有更深刻的见解。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影响,是贯穿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更加科学、包容和全面。这部分是第二章。其次,根据历史演变和开放经济结构,梳理中国汽车产业嵌入世界产业链结构的过程,梳理总结了技术和制度的作用、问题和经验启示;阐明了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的现实紧迫性,构成了第三章。具体来说,本章第一部分从中国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几个与汽车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节点入手,划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发现,产业演变的内在逻辑在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演变。在价值追求的动机下,技术创新是产业演变的直接动力。制度在产业演变的各个阶段对促进和支持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产业升级。本文总结了传统燃料汽车时代束缚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和问题。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虽然中国依靠技术的引进和模仿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但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各个环节上,自主创新能力完全落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实施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市场技术战略,未能充分激活企业在关键环节的剩余动力。本章第二部分分析了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的现实紧迫性。新能源、智能等技术为汽车产业带来了第二个机遇窗口。中国早期布局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从先进的汽车技术接受者、学习者转变为原创创新的创始人和标准制定者,以新的国家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数据等优势,全面参与全球产业的竞争与合作。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和雁模式的压力第四章全面阐述了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的内涵,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技术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的机制,第六章提出了制度创新促进和保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路径安排和选择。具体来说,第一,汽车产业升级必须伴随着生产模式和生产力的变化,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汽车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是: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直接驱动力;制度创新只有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促进技术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和保障。这一轮汽车产业升级不仅需要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等突破性创新技术的指导,还需要动态、匹配的创新体系来支持制度创新。进一步揭示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协同进化。第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普遍性,使能源和基础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释放,是促进生产模式改革的革命力量。数据等先进元素嵌套甚至取代主要元素,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释放汽车产业发展乘数效应,改变汽车产业空间联系和价值链利益分配模式,优化生产组织模式、产业体系和生态,促进汽车到新的移动智能终端、节能终端、数字和存储空间。第三,解决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颈技术缺陷的关键是制度因素。在新的国家体系下,促进汽车产业升级,在把握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关系、产业政策与公平竞争的协调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关系、内部开放与外部开放的共同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激励、规范和调整技术创新,主要路径安排是:抓住技术先发优势,实施竞争性产业政策,激发创新活力,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激励汽车企业创新活动,突破核心技术系统,突破核心技术约束,加强企业所有制改革,提高创新效率,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技术标准,促进技术规范。然后,为了检验本文的理论分析,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内省级汽车产业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对汽车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汽车产业升级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德国、日本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比亚迪集团的创新发展过程,都为汽车工业的创新升级提供了典型而有益的案例启示。这部分是第七章。最后,建议加快建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一是充分发挥全国体制优势,形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体制环境,构建破解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资本投资,加快数字化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二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竞争性产业政策和市场开放,激发汽车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全面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三是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注重消费端系列新问题,如数据标准和安全、商业模式创新等,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产业升级的总驱动力的理论角度,全面研究了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问题。提出了汽车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演变,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关系。在价值追求动机下,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直接驱动力。该系统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来确保产业升级,为研究汽车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包容性方向,从单一一角度对现有文献的补充,很少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二是提出创新驱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充分揭示内部逻辑、机制和路径,克服现有文献没有从理论根源上探索产业升级内部逻辑和机制的不足。根据技术进化规律,从要素、生产组织模式、产业体系、生态等方面详细分析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机制。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深入分析了新国家体系下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为创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提供包容性方向。第三,系统总结汽车产业升级的历史逻辑和时序特征,总结问题,提炼经验启示,是对过去时间或典型事件静态分析的改进。从技术与制度相互作用的动态角度,将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历史变化路径和逻辑主线概括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不适应’的束缚状态不断打破,适应新状态演变的创新过程。第四,综合技术和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汽车产业创新升级的系统对策。在现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对汽车产业升级的综合技术和制度因素分析不多。本文丰富了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成果。面对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和中国十四五时期的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从政府和市场、供需层面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产业升级建议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创新驱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机理与路径;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核心概念厘定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思路
1.2.5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业升级思想的理论基础
2.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理论
2.1.2 分工理论
2.1.3 竞争理论
2.2 西方经济学产业升级相关的理论
2.2.1 创新理论
2.2.2 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理论
2.2.3 竞争理论
2.2.4 价值链理论
2.3 理论启示
3 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演进与历史使命
3.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及技术和制度的作用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依赖技术支援及初建产业体系的阶段(1949-1977 年)
3.1.2 改革开放背景下加速技术引进及数量规模提升的阶段(1978-1997 年)
3.1.3 市场换技术模式下核心技术受限及规模全球领先的阶段(1998-2012 年)
3.1.4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加快由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转变阶段(2013 年至今)
3.2 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经验启示
3.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动态适应是逻辑主线
3.2.2 使用价值演变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轴心
3.2.3 技术创新决定产业升级和制度变革方向
3.2.4 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和汽车产业发展
3.3 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现实紧迫性
3.3.1 外在挑战:冲突、竞争与合作并存
3.3.2 内在原因: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转换
3.3.3 机遇“窗口”:新技术引致“新赛道”
3.4 本章小结
4 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
4.1 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的时代内涵
4.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作用关系
4.2.1 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
4.2.2 制度创新影响技术创新
4.3 直接动力:技术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
4.3.1 扩大生产要素范围
4.3.2 改变生产组织方式
4.3.3 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4.4 助推动力: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汽车产业升级
4.4.1 激励技术创新及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4.4.2 规范技术创新及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4.4.3 调节技术创新及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4.5 本章小结
5 技术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
5.1 新技术激发汽车产品轨道升级
5.1.1 传统技术轨道特征
5.1.2 新技术轨道特征
5.1.3 轨道升级
5.2 要素配置优化升级
5.2.1 提升要素质量是汽车产业内涵发展的基础
5.2.2 高级要素促进初级要素提升
5.2.3 高级要素促进汽车产业升级
5.3 生产组织方式升级
5.3.1 形成新生产组织方式
5.3.2 技术范式维度升级
5.3.3 价值形态维度升级
5.3.4 生产组织维度升级
5.4 产业价值链升级
5.4.1 不同技术条件下价值链的特征
5.4.2 技术与市场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5.4.3 价值链升级的阶段和路径
5.5 本章小结
6 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6.1 汽车产业制度创新的特征
6.2 汽车产业制度创新需把握的重要关系
6.2.1 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边界关系
6.2.2 产业政策和公平竞争的协同关系
6.2.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协作关系
6.2.4 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共进关系
6.3 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路径安排
6.3.1 以产业战略和规划抢占技术的先发优势
6.3.2 以实施竞争性的产业政策营造创新环境
6.3.3 以财政税收手段激励汽车企业创新活动
6.3.4 以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突破核心技术掣肘
6.3.5 以加大企业改革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6.3.6 以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促技术规范
6.3.7 以新基建和人才激励政策夯实创新基础
6.3.8 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来提高产业竞争力
6.4 本章小结
7 创新驱动对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
7.1 创新驱动对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影响的理论假设
7.1.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7.1.2 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7.2 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升级模型的构建
7.2.1 模型的设定
7.2.2 变量的解释
7.2.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2.4 数据来源及说明
7.3 模型的初步筛选与判定
7.3.1 模型的基本检验
7.3.2 内生性检验
7.4 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广义矩估计回归结果分析与检验
7.5 稳健性检验
7.6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7.7 典型案例1:比亚迪汽车创新升级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7.8 典型案例2:德国、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经验
8 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8.1 发挥有为政府赋能汽车产业提质升级的作用
8.1.1 加强顶层设计以及转变产业政策导向
8.1.2 提升财政金融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作用
8.1.3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
8.1.4 加大汽车产业新基建和专业人才建设
8.1.5 加强产权保护及提升国际标准话语权
8.1.6 加大外贸支持以抢占全球价值链高位
8.2 发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主体作用和微观活力
8.2.1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8.2.2 打破企业“所有制歧视”
8.2.3 提升企业创新研发投入
8.2.4 优化企业的理念与管理
8.2.5 优化营销和服务模式
8.3 构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科技创新体系
8.3.1 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创新体系
8.3.2 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8.3.3 共建跨区域汽车产业生态圈
8.3.4 依托比较优势加大对外合作
8.4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